[发明专利]一种改善外表面粗糙度的整体叶盘柔性磨抛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1614.2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3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潘晓铭;姚旭凯;周少余;朱立志;王宇;刘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19/14;B24B41/06;B24B49/00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陈加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外表 粗糙 整体 柔性 加工 工艺 | ||
1.一种改善外表面粗糙度的整体叶盘柔性磨抛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整体叶盘柔性磨抛进行分析:为避免柔性磨抛产生接刀纹理,通过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对柔性磨具外形进行优化,使磨具更加适合整体叶盘和叶片类复杂自由曲面的磨抛加工,通过计算与仿真分析,研究磨抛导致叶盘变形情况,进而对走刀路线与刀具角度进行优化,使实际磨抛路线及刀具角度与加工过程中整体叶盘、叶片类构件外形相贴合,并针对优化后的刀具外形与走刀轨迹建立参数耦合预测模型,在保证磨抛表面粗糙度的同时,避免接刀纹理的产生;
S2、利用固定机构将整体叶盘固定,转动整体叶盘,判断整体叶盘是否固定完全,若未固定完全,则重新固定,并返回步骤S2,若固定完全,不会脱落,则准备磨抛过程;
S3、将磨抛机构移动至未磨抛的叶片之间,通过磨抛机构上的距离传感器检测磨抛机构的磨头与叶片间的距离;
S4、判断距离是否达到标准,若没有达到5mm-10mm的标准,则适当调整磨头与叶片间的距离,并返回S3,若达到5mm-10mm的标准,则转至S5;
S5、磨抛机构对位于上方的叶片底部进行磨抛,磨抛完成后,再对位于下方的叶片顶部进行磨抛;
S6、判断所有叶片是否磨抛完全,若未磨抛完全,则将整体叶盘转动一定角度,并返回S3,若磨抛完全,则对整体叶盘的剩余部位进行磨抛,全部磨抛完成后,等待检测;
S7、将检测机构移动至未检测的叶片之间,对叶片进行近距离检测;
S8、判断叶片磨抛情况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则利用辅助磨抛机构进行小范围的磨抛,可以针对不合格的叶片进行定点磨抛,针对性强,精度高,避免合格的叶片部位被过度磨抛,并返回S7,若合格,则转至S9;
S9、判断所有叶片是否检测完全,若未检测完全,则返回S7,若检测完全,则结束检测,将合格的整体叶盘取下,完成磨抛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外表面粗糙度的整体叶盘柔性磨抛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整体叶盘的转动角度依据整体叶盘的齿数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外表面粗糙度的整体叶盘柔性磨抛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距离传感器设置在磨抛机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外表面粗糙度的整体叶盘柔性磨抛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中辅助磨抛机构的磨头尺寸小于磨抛机构的磨头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外表面粗糙度的整体叶盘柔性磨抛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距离以磨头与叶片最近的距离为判定标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外表面粗糙度的整体叶盘柔性磨抛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的检测标准为整体叶盘和叶片的表面完整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外表面粗糙度的整体叶盘柔性磨抛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中辅助磨抛机构仅适用于3-5cm2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外表面粗糙度的整体叶盘柔性磨抛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磨抛路线和刀具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重新进行计算和仿真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161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