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1549.3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3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岳重祥;吴圣杰;张建雷;李化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扬子江冷轧板有限公司;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1/74;C21D6/00;C21D8/12;C21D9/46;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34;C22C38/42;C22C38/46;C22C38/48;C22C38/5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郭红岩 |
地址: | 215624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锦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向 硅钢 生产 方法 | ||
1.一种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化学成分中Si质量百分比为0.3~1.2%进行炼钢,并制备出铸坯;
2)将铸坯加热到1050~1150℃并保温150min以上,而后轧制成厚度40~45mm的中间坯,再将中间坯经过精轧、卷取得到厚度为3.00±0.25mm的热轧卷板,其中:精轧开轧温度≤Ar1=872℃+1000*(11*[Si]-14*[Mn]+21*[Al]),式中[Si]、[Mn]、[Al]分别为步骤1所得铸坯中Si、Mn、Al的质量百分比;当Ar1≥1000℃,精轧终轧温度T≤840℃,否则T≤Ar1-160℃;卷取温度≤550℃;
3)将热轧卷板依序进行常化、酸连轧,得到厚度为0.500±0.005mm的冷硬卷,其中常化温度为850~950℃;
4)将冷硬卷采用连续退火炉在H2+N2的混合气氛中恒速进行成品退火,成品退火温度为820~950℃;退火后的钢带经冷却、涂层和精整,得到无取向硅钢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得铸坯的厚度为200~2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纯干N2气氛下常化120~150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常化温度波动±10℃,且常化恒速生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酸连轧时,先采用HCl进行三级酸洗,而后经漂洗、烘干、冷轧,得到厚度为0.500±0.005mm的冷硬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退火时间50±5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成品退火温度波动±10℃,且退火恒速生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对成品退火后的钢带进行三段式冷却,以控制钢带的残余应力≤50MPa。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按照化学成分中0.3%≤Si≤0.6%进行炼钢,所述生产方法中所得无取向硅钢成品的铁损P1.5/50≤5.0W/kg且头中尾波动0.25W/kg;或者,
在步骤1中,按照化学成分中0.6%Si≤0.9%进行炼钢,所述生产方法中所得无取向硅钢成品的铁损P1.5/50≤4.5W/kg且头中尾波动0.20W/kg;或者,
在步骤1中,按照化学成分中0.9%Si≤1.2%进行炼钢,所述生产方法中所得无取向硅钢成品的铁损P1.5/50≤4.0W/kg且头中尾波动0.15W/kg。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按照化学成分中0.3%≤Si≤0.6%进行炼钢,所述生产方法中所得无取向硅钢成品的磁感应强度B5000≥1.75T且头中尾波动0.015T;或者,
在步骤1中,按照化学成分中0.6%Si≤0.9%进行炼钢,所述生产方法中所得无取向硅钢成品的磁感应强度B5000≥1.73T且头中尾波动0.015T;或者,
在步骤1中,按照化学成分中0.9%Si≤1.2%进行炼钢,所述生产方法中所得无取向硅钢成品的磁感应强度B5000≥1.71T且头中尾波动0.015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扬子江冷轧板有限公司;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扬子江冷轧板有限公司;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154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