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温监测装置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1447.1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0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杨超;杨文;金双;赵青松;杨万顺;普强;孙双振;李佳骏;李红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 |
主分类号: | G01K13/00 | 分类号: | G01K13/00;G01K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汪任飞 |
地址: | 06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温 监测 装置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地热能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温监测装置及施工方法,其包括位于监测井内,包括多段首尾相接的信号线缆,每段所述的信号线缆上各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信号线缆相连接,每个温度传感器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减少空气对流的第一隔挡组件。本申请具有的第一隔挡组件能够减少监测井内空气的对流,使温度传感器处的空气对流最弱,降低了空气对流对温度的影响,提高了每个温度传感器的数据监测的准确性,使不同温度代表的地下深度的位置更精确,从而得到更准确的计算结果来评价地源热泵开采的可持续性,指导地源热泵开采的参数设计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热能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温监测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温场是地球内部热能通过导热率不同的岩石在地壳上的表现,地温能资源为可再生能源,开发浅层地温能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主要是利用地源热泵开发地温能资源。
在浅层地温场挖设多个监测井群,在监测井群内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地下不同深度的地温。监测地温场,计算地源热泵开采浅层地热后,对地温场造成的影响。
相关技术中,使用电缆将多个温度传感器连接在一起,并将电缆放入监测井内,但是,由于地下不同深度地层的地温不同,加之监测井内空气、水介质对流,会带动地下不同深度地层的温度也形成对流,导致地下每层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出的数据不准确,从而不能精确监测出每个温度所对应的地层深度。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地下不同深度的温度不同,加之监测井内空气、水介质对流,会带动不同深度的温度也形成对流,导致不同地层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出的数据不准确,不能精确监测出每个温度所对应的地下深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不同地层之间温度会随着监测井内空气、水介质对流,导致每层的温度传感器监测出的数据不准确,不能精确监测出每个温度所对应的地下深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地温监测装置及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温监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温监测装置,位于监测井内,包括多段首尾相接的信号线缆,每段所述的信号线缆上各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信号线缆相连接,每个温度传感器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减少空气对流的第一隔挡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缆进行信号传输,在监测井内,空气对流会导致地下不同深度间的温度也形成对流,温度传感器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一隔挡组件,第一隔挡组件能够减少监测井内空气的对流,使温度传感器处的空气对流最弱,降低了空气对流对温度的影响,提高了每个温度传感器的数据监测的准确性,使不同温度代表的地层深度的位置更精确,从而得到更准确的计算结果来评价地源热泵开采的可持续性,指导地源热泵开采的参数设计。
可选的,一种地温监测装置还包括底部密封的第一防护管,所述的多个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一防护管内,第一隔挡组件位于温度传感器与第一防护管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护管的底部为密封结构,可以防止地下水进入第一防护管对温度传感器数据监测的准确性造成影响,第一隔挡组件可以减少第一防护管内的空气对流,从而保证地下不同深度地层之间的温度不会随流动的空气形成对流,提高了温度传感器数据监测的准确性。
可选的,一种地温监测装置还包括底部敞口结构的第二防护管和多个第二隔挡组件,所述的第一防护管位于第二防护管内,所述的第二隔挡组件位于第二防护管内并设置在第一防护管的外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护管底部为敞口结构,使地下水能够进入第二防护管,可以保证监测井内的压力平衡,防止监测井由于压力不平衡造成塌孔,第二隔挡组件可以减少第二防护管内的空气对流,减少了地层温度传递至第二防护管内的过程中,空气对温度的影响,从而保证了温度传感器数据监测的精准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未经河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14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