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室内研究路面材料抗滑性能衰变规律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71254.6 | 申请日: | 2021-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8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董侨;赵晓康;陈雪琴;倪富健;顾兴宇;范秋思;李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9/02 | 分类号: | G01N19/02;G01N3/5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徐尔东 |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室内 研究 路面 材料 性能 衰变 规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用于室内研究路面材料抗滑性能衰变规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箱体(1),测试箱体(1)表面开设箱门(1.2),在测试箱体(1)内布设测试环道(2),测试环道(2)的环形道内匹配设置环形导轨(3),在测试环道(2)上布设试件(2.3),在环形导轨(3)上安装用于对试件(2.3)进行磨光的磨耗组件(4),以及用于测试试件(2.3)抗滑性能变化的抗滑监测组件(5),抗滑监测组件(5)通过连接线(6.1)与中心计算机(6)连通;
还包括与中心计算机(6)连通的驱动装置,其贴合环形导轨(3)内侧,且与环形导轨(3)匹配,为磨耗组件(4)提供在环形导轨(3)上滑移的动力;
所述环形导轨(3)锚固在支撑框架(1.1)上,测试环道(2)与环形导轨(3)均呈跑道状布设;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环形导轨(3)两弧形部分(2.1)内侧的主动齿轮(4.5)和从动齿轮(4.6),主动齿轮(4.5)与从动齿轮(4.6)通过传动链条(4.3)连接;
在主动齿轮(4.5)底部安装动力系统(4.4),启动动力系统(4.4),主动齿轮(4.5)运转;
所述磨耗组件(4)有若干组,每组包括滑动基座(4.1)和磨光轮(4.2),滑动基座(4.1)包括若干基座滑轮(4.1.2)和位于环形导轨(3)上方的基座顶板(4.1.1),若干基座滑轮(4.1.2)均匀分布在环形导轨(3)的两侧,且同时与环形导轨(3)外壁紧密贴合;
在基座滑轮(4.1.2)的中心垂直插设滑轮转轴(4.1.3),且滑轮转轴(4.1.3)的顶端固定在基座顶板(4.1.1)的底部;基座顶板(4.1.1)与传动链条(4.3)位于同一水平面,传动链条(4.3)的顶部与底部均布设链板(4.3.1),基座顶板(4.1.1)侧壁通过固定卡扣(4.1.5)与传动链条(4.3)的链板(4.3.1)连接,且固定卡扣(4.1.5)通过销轴(4.3.2)与链板(4.3.1)实现固定;
基座顶板(4.1.1)表面通过旋转轴(4.2.1)安装磨光轮(4.2),磨光轮(4.2)的轮面与试件(2.3)贴合,磨光轮(4.2)的轮毂与行进方向平行;
所述抗滑监测组件(5)包括抗滑测试轮(5.1)、液压竖杆(5.3)和测力计(5.4),门型支架(5.2)的开口端嵌入抗滑测试轮(5.1),抗滑测试轮(5.1)与试件(2.3)贴合,且抗滑测试轮(5.1)的轮毂与行进方向有夹角,门型支架(5.2)的封闭端通过液压竖杆(5.3)连接竖杆转轴(5.6),竖杆转轴(5.6)铰接在基座顶板(4.1.1)表面;
在液压竖杆(5.3)的圆周壁上安装测力计(5.4),且测力计(5.4)垂直于液压竖杆(5.3)布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室内研究路面材料抗滑性能衰变规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主动齿轮(4.5)上贯穿孔洞(4.7),孔洞(4.7)垂直于测试箱体(1)底面开设,在测试箱体(1)内靠近顶部的侧壁上安装激光计数器(4.8),激光计数器(4.8)与孔洞(4.7)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室内研究路面材料抗滑性能衰变规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磨耗组件(4)包括四个基座滑轮(4.1.2),环形导轨(3)每侧均匀布设两个,环形导轨(3)的两侧壁同时向外侧膨大形成外三角状结构,基座滑轮(4.1.2)中心部分的圆周壁向内部凹陷形成内三角状结构,内三角状结构与外三角状结构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室内研究路面材料抗滑性能衰变规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滑轮转轴(4.1.3)的两端分别套设限位销(4.1.4),实现滑轮转轴(4.1.3)的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室内研究路面材料抗滑性能衰变规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基座顶板(4.1.1)上还安装激光测距仪(5.5),其与中心计算机(6)通过连接线(6.1)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125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