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资产与合约分离的区块链智能合约交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9864.2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3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姚传健;李先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20/38 | 分类号: | G06Q20/3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资产 合约 分离 区块 智能 交易 方法 | ||
1.资产与合约分离的区块链智能合约交易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1、参与交易的用户在区块链上部署一个执行资产锁定逻辑的资产锁定合约;
步骤2、参与交易的用户与交易合约协商资产锁定数额和锁定期限,交易合约返回一个随机的资产锁定合约编号给参与交易的用户;
步骤3、参与交易的用户使用交易合约返回的资产锁定合约编号来对资产锁定合约进行初始化,并向资产锁定合约中转入协商锁定数额的资产,并将指定资产的锁定期限;
步骤4、参与交易的用户向交易合约请求对资产锁定合约的二进制代码、编号、资产锁定数额和资产锁定期限进行验证;如果验证全部通过,则交易合约为参与交易的用户生成等额的代币;否则,交易合约不执行任何操作;
步骤5、所有参与交易的用户按照交易流程对交易合约中的函数进行调用来推动合约中交易流程的进行,并在一个完整的交易流程结束后,交易合约公开交易提案;
步骤6、交易提案公开后,所有参与交易的用户对交易提案进行检查:
如果所有参与交易的用户均对交易提案无异议,则交易提案正常执行,并转至步骤7;
如果任一参与交易的用户对交易提案存在异议,则该参与交易的用户交易合约申诉,交易合约将根据请求对交易提案进行审核:如果交易提案中因为合约的逻辑错误而出现了错误的结果,则取消交易提案,否则,交易提案正常执行,并转至步骤7;
步骤7、交易合约为交易提案生成一次性的Paillier同态加密的合约同态公私钥对,并将合约同态公私钥对中的合约同态公钥公开;
步骤8、每个参与交易的用户生成一次性的Paillier同态加密的用户同态公私钥对,并将用户同态公私钥对中的用户同态公钥公开;
步骤9、参与交易的付款用户生成取款签名;首先利用合约同态公钥对取款签名进行加密后,得到首次加密的取款签名,并生成对首次加密的取款签名的同态证明;然后利用付款用户自己的用户同态公钥对首次加密的取款签名再次进行加密,得到经过两次加密的取款签名;最后经过两次加密的取款签名和对首次加密的取款签名的同态证明发送给交易合约;
步骤10、参与交易的收款用户用自己的用户同态私钥对经过两次加密的取款签名进行解密,得到首次加密的取款签名,并利用相应的同态证明来验证首次加密的取款签名的正确性:
如果验证正确,则向交易合约发送确认,并转至步骤11;
否则,将自己的用户同态私钥发送到交易合约,交易合约将使用该用户同态私钥和合约同态私钥依次解密经过两次加密的取款签名,得到取款签名,并对该取款签名进行验证来确定参与交易的付款用户是否出现行为不端,并取消交易提案;
步骤11、当交易合约收到所有来自参与交易的收款用户的确认后,完成交易提案并公布合约同态私钥;
步骤12、参与交易的收款用户利用该合约同态私钥对自己手上的首次加密的取款签名进行解密后,得到取款签名;
步骤13、参与交易的收款用户向参与交易的付款用户的资产锁定合约提交取款签名,将该取款签名所对应的资产取回自己的账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产与合约分离的区块链智能合约交易方法,其特征是,在资产锁定期限之前,参与交易的用户的资产锁定合约中的资产必须要由该参与交易的用户与交易合约双方的签名才能取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产与合约分离的区块链智能合约交易方法,其特征是,在交易前,参与交易的用户向交易合约发送用户资产锁定期限延长签名;当交易时,交易合约判断参与交易的用户出现行为不端,则交易合约生成合约资产锁定期限延长签名,并将该参与交易的用户资产锁定期限延长签名和合约资产锁定期限延长签名发送给该参与交易的用户的资产锁定合约对其资产进行冻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未经广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986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黄变的PA6增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电气安全智能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