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行李箱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9098.X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7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黄辉明;彭锦浩;曾国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A45C13/38 | 分类号: | A45C13/38;A45C5/04;B62B3/14;B62B7/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张素斌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行李箱 | ||
多功能行李箱,包括行李箱体和呈L型设置的行李支架,行李支架设有背靠板、座椅板、扶手杆、扶手支撑杆、座椅板支撑杆、滑轮;座椅板与行李支架的竖直架转动连接收入行李支架的竖直架中;行李箱体与背靠板可拆卸连接;滑轮设于行李支架的底部;扶手杆的两端分别与行李支架的竖直架和扶手支撑杆转动连接,扶手支撑杆的末端与座椅板可拆卸连接,座椅板支撑杆的底端与行李支架的底部水平架转动连接,座椅板支撑杆的顶端与座椅板可拆卸连接,行李支架的竖直架上设有供扶手杆置入的容置槽,行李支架的底部水平架上设有供座椅板支撑杆置入的收纳槽,扶手杆上设有供扶手支撑杆置入的储存槽。能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手动简易切换形态,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行李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机械结构进行变换实现多功能的行李箱。
背景技术
三胎时代,家有婴幼儿的家庭越来越多,可能长达数年无法外出,或是即便外出,把幼儿留给他人照看,心存担忧和缺憾;把幼儿带在身边,一路抱着,感觉身心俱疲。同时家里闲置的物件,往往是孩子长大后遗留的一些物件,如婴儿车,不仅占用空间,在孩子长大后,再无利用价值。在此背景下,一款可以简易切换形态、功能多样、方便可靠的多功能行李箱就显得尤为需要。
目前国内外基本将行李箱和婴儿车归为两类产品,少有如多功能行李箱这类方便实用的产品出现,市场上现有的儿童行李车只是简单的可骑乘行李箱,并不能保证婴儿的安全。中国专利CN 2019108016513多功能婴儿车是通过上箱盖14和下箱盖10扣拢形成的行李箱,并不方便日常行李箱的使用习惯,并且行李箱与婴儿车形态无法同时存在,当以婴儿车形态使用时,会有行李箱内的衣物无处存放的尴尬。中国专利CN201510559064X多功能行李箱式婴儿车整体发明构思设计结构简单,座椅简易,无安全措施,适用婴幼儿年龄范围有限,安全系数不高;中国专利CN2019111013455可伸展变形的童婴车箱体与车体不可分离,可同时作为行李箱和童婴车但存在使用不便,不符合常人行李箱使用习惯及安全措施不足等问题。以上三种多功能行李箱对婴幼儿家庭都不够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根据使用者不同需求手动简易切换形态的多功能行李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多功能行李箱,包括行李箱体和呈L型设置的行李支架,所述行李支架设有背靠板、座椅板、扶手杆、扶手支撑杆、座椅板支撑杆、滑轮;所述座椅板与行李支架的竖直架转动连接,以使座椅板收入行李支架的竖直架中;所述行李箱体与背靠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滑轮设于行李支架的底部;所述扶手杆的两端分别与行李支架的竖直架和扶手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扶手支撑杆的末端与座椅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座椅板支撑杆的底端与行李支架的底部水平架转动连接,座椅板支撑杆的顶端与座椅板可拆卸连接,所述行李支架的竖直架上设有供扶手杆置入的容置槽,行李支架的底部水平架上设有供座椅板支撑杆置入的收纳槽,所述扶手杆上设有供扶手支撑杆置入的储存槽。
所述行李支架还包括扶手板,所述扶手板可拆卸地与扶手杆或背靠板连接,所述扶手杆的前端和背靠板的后面均设有固定块,所述扶手板上设有与固定块配合镶嵌的固定孔。
所述行李支架还包括脚踏板,所述脚踏板滑动设于行李支架的底部水平架上,所述底部水平架的内侧设有滑动槽,所述脚踏板的两侧延伸设有置入滑动槽的滑动部。
所述滑动部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底部水平架的外侧端设有可置入限位槽的限位卡块,以对滑动部进行限位。
所述滑轮包括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设于脚踏板的底部前端,所述后轮设于底部水平架的底部后端。
所述扶手支撑杆的末端和座椅板支撑杆的顶端均设有固接块,所述座椅板上设有座椅板固定块,座椅板固定块可绕座椅板与固定块的连接轴做180度旋转,使座椅板固定块贴合到座椅板底面,座椅板固定块收起后可使座椅板完全收入行李支架的竖直架中;所述座椅板固定块设有与固接块配合插入的插孔,以使扶手支撑杆和座椅板支撑杆与座椅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90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提取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坑建设用基坑支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