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近红外区手性光学活性的氢氧化镍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68471.X | 申请日: | 2021-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7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斯;林恒伟;胥传来;匡华;徐丽广;杜家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G53/04 | 分类号: | C01G53/04;B82Y40/00;G02B5/3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严梅芳 |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红外 手性 光学 活性 氢氧化 无机 纳米 粒子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具有近红外区手性光学活性的氢氧化镍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镍离子溶液、碱性溶液和谷胱甘肽溶液通过一步法直接制备氢氧化镍无机纳米粒子,具体步骤为:
分别配置镍离子溶液,谷胱甘肽溶液和碱性溶液,随后将镍离子溶液和谷胱甘肽溶液依次加入纯水中,在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配置好的碱性溶液,持续搅拌至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待溶液变为均匀的绿色的胶体溶液,停止搅拌;将所得反应液和乙醇或异丙醇混合,溶液变浑浊后离心去除上清液,取沉淀重溶在纯水中,重复洗涤后得到氢氧化镍无机纳米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近红外区手性光学活性的氢氧化镍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氢氧化镍无机纳米粒子具体为L-、D-、rac-手性构型的氢氧化镍无机纳米粒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近红外区手性光学活性的氢氧化镍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针对L-、D-、rac-手性构型的氢氧化镍无机纳米粒子对应的制备原料分别为L-谷胱甘肽、D-谷胱甘肽和rac-谷胱甘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近红外区手性光学活性的氢氧化镍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镍离子溶液具体为NiCl2·6H2O或Ni(NO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近红外区手性光学活性的氢氧化镍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碱性溶液具体为NaOH溶液或NaBH4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具有近红外区手性光学活性的氢氧化镍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镍离子溶液浓度为80-120mg/mL,谷胱甘肽溶液浓度为100-150mg/mL。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具有近红外区手性光学活性的氢氧化镍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碱性溶液浓度为30-50mg/mL的NaOH溶液或10-20mg/mL的NaBH4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具有近红外区手性光学活性的氢氧化镍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反应时,采用2.0-2.38mL的NiCl2·6H2O或4-5.5mL的Ni(NO3)2与4.5-5mL的谷胱甘肽溶液依次加入60-80mL纯水中;随后逐滴滴加5-8mL的NaOH溶液或4-5.5mL的NaBH4溶液;当反应液与乙醇或异丙醇混合时,其体积比为反应液:乙醇或异丙醇为1:2-4。
9.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方法制备的具有近红外区手性光学活性的氢氧化镍无机纳米粒子的应用,其特征是:将其作为纳米组装单元,构建圆偏振光学器件;作为光化学和光力学产生来源,在近红外区圆偏振光驱动下探索无机纳米材料原位调节Aβ蛋白纤维解聚的能力;探索圆偏振光驱动原位调节无机纳米粒子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细胞中的生物学行为;可控激活或者抑制细胞的代谢、凋亡通路;利用近红外手性信号构建纳米传感检测探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847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