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电路雷电监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68418.X | 申请日: | 2021-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6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白英杰;阳晋;宿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张迎新;史光伟 |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电路 雷电 监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轨道电路雷电监测系统及方法,采用非接触式电场强度型传感器(能感受电场强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进行室外电缆芯线的脉冲电位监测,当系统中出现雷击浪涌入侵,室外芯线上电位将发生变化,将脉冲时间、峰值、途径发送给雷电采集器,降低设备因雷击故障导致系统故障状态恢复时间,弥补轨道电路雷电监测的空白,本发明通过对雷击浪涌监测判断哪一路遭受到雷击,可以在提高检修过程中对雷击过产品进行维护,也可以在故障时进行故障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电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电路雷电监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雷电因其强大的电流、炙热的高温、强烈的电磁辐射以及猛烈的冲击波等物理效应而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造成雷电灾害。雷电灾害泛指雷击或雷电电磁脉冲入侵和影响造成人员伤亡或物体受损,其部分或全部功能丧失,酿成不良的社会和经济后果的事件。
随着雷电灾害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单位、集体、各类组织开始意识到雷电防护、监测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工作应用中,采用了完善的雷电保护措施,如避雷针、电源防雷器、电源保护插座、天馈线保护器、信号防雷器、防雷测试工具、测量和控制系统防雷器、地极保护器等;并且,为了满足雷电主动、防护监测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雷电监测系统。
但目前轨道电路室内传输通道无雷电监测装置,对于外界的雷电入侵无监测装置,雷击的入侵途径和幅值无法监测,在不能对轨道电路进行雷电监测的情况下,不能对雷电灾害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轨道电路装置受到侵害,不利于及时的作出故障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轨道电路雷电监测系统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雷电采集处理设备非接触式采集轨道电路的雷击数据,并对所述雷击数据进行预处理;
雷电采集处理设备将预处理后的所述雷击数据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发送给上位处理设备;
上位处理设备接收所述雷击数据,并将所述雷击数据处理为对应区段雷击电压;
上位处理设备根据所述雷击电压对轨道电路进行雷电监测。
进一步的,所述雷击数据包括脉冲时间、雷击峰值、雷电入侵途径。
进一步的,雷电采集处理设备中的采集单元非接触式采集敏感设备的雷击数据,所述采集单元为非接触式电场强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场强度传感器采用电场耦合的方式对所述雷击数据进行采集。
进一步的,所述雷击电压包括线地雷击电压和线间雷击电压。
进一步的,上位处理设备将处理后的所述雷击数据存储为历史数据,并根据所述历史数据筛选出区段雷电薄弱点。
进一步的,上位处理设备还将所述雷击数据显示为对应区段雷击数据曲线,并通过所述对应区段雷击数据曲线对轨道电路进行雷电监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电路雷电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雷电采集处理设备和上位处理设备:
雷电采集处理设备,用于非接触式采集轨道电路的雷击数据,并对所述雷击数据进行预处理;雷电采集处理设备还用于将预处理后的所述雷击数据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发送给上位处理设备;
上位处理设备用于接收所述雷击数据,并将所述雷击数据处理为对应区段雷击电压;上位处理设备根据所述雷击电压对轨道电路进行雷电监测。
进一步的,所述上位处理设备还用于将处理后的所述雷击数据存储为历史数据,并根据所述历史数据筛选出区段雷电薄弱点。
进一步的,所述上位处理设备还用于将所述雷击数据显示为对应区段雷击数据曲线,并通过所述对应区段雷击数据曲线对轨道电路进行雷电监测。
进一步的,所述雷电采集处理设备包括采集单元、采集处理单元、通信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84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