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母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68162.2 | 申请日: | 2021-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8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杨大鹏;焦福星;傅博飞;刘明焕;曹薇;刘凯;李志悦;施伟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市旭丰粉体原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67/02;C08L97/02;C08K3/22;C08K3/04;C08K3/26;C08K3/32;C08K9/06;C08K13/06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解母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ZnO/C 1‑3份、鱼鳞粉1‑5份、复合纤维粉1‑5份、硅烷偶联剂(KH560)1‑5份、稻壳灰10‑15份、海蛎壳粉15‑20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20‑30份、聚乳酸(PLA)50‑60份,经混合、密炼、挤出、造粒等工艺制成可降解母料。本发明充分利用鱼鳞、稻壳灰、海蛎壳、茶末、稻壳纤维等废弃材料,提升可降解母料的机械性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利用,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原材料来源丰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可降解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母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对废弃塑料主要采用填埋方式,大量废旧塑料包装物被掩埋到土地里,由于不可降解塑料本身的稳定性,降解至少需要几百年的时间,而相对应的塑料废弃物却在以每分钟数以万吨的速度在持续堆积,随着时间的累积,将严重挤占人类的生产生存空间。另外,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也严重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使得土壤板结,导致农作物减产。可降解塑料虽然已有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成本昂贵、降解率不高等缺点。
聚乳酸 (PLA) 作为一种新型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材料,它由小麦、玉米、谷物秸秆的淀粉经微生物发酵制得乳酸后经聚合反应制得,自然降解得到水和二氧化碳,是公认的绿色安全塑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PBS) 的强度、模量相对 PLA 较低,但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PLA 中加入适量PBS,可以有效提高PLA的韧性,复合材料仍然可完全降解,同时也保留了两者的优良性能。在PLA中加入鱼鳞、稻壳灰、海蛎壳粉、茶末等成分有效提升其机械性能并显著降低成本。而且鱼鳞、稻壳灰、海蛎壳粉、茶末这些废弃材料来源丰富。据估算全国海蛎壳年产量在1千万吨以上,但目前并无有效的处理模式,码头岸边堆积如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2020年稻谷产量2.12亿吨,其中稻壳约为4200万吨,这种农林废弃物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解母料及其制备方法,充分利用鱼鳞、稻壳灰、海蛎壳、茶末、稻壳纤维等废弃材料,提升可降解母料的机械性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利用,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原材料来源丰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降解母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ZnO/C 1-3份、鱼鳞粉1-5份、复合纤维粉1-5份、硅烷偶联剂(KH560)1-5份、稻壳灰10-15份、海蛎壳粉15-20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20-30份、聚乳酸(PLA)50-60份。
进一步地,所述ZnO/C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一定量的葡萄糖酸锌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设置500-700 ℃煅烧2-4 h,即得掺杂碳的氧化锌粉末。
进一步地,所述鱼鳞粉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新鲜的鱼鳞清洗、晾晒后,投入H2O2池中清洗1-3 h,达到杀菌漂白的效果。其中H2O2的体积分数为0.5%-2%,液料比1:8-15;(2)清洗好的鱼鳞经过纯水喷淋毛辊刷洗后,送入超声酸洗搅拌釜反应3-8 h,其中酸可以是柠檬酸、盐酸中的一种,酸的体积分数为3%-10%,液料比1:10-20;(3)将反应完成的鱼鳞滤去滤液,送入喷淋冲洗线去除附带的酸后,送入全自动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为60-100℃。烘干后粉碎磨成200-800目的细粉。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纤维粉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将废弃的茶梗、茶末、稻壳纤维粉碎,过筛后使用干粉混合搅拌机混合均匀。其中,过筛采用100-300目的标准筛。
一种可降解母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稻壳灰10-15份与海蛎壳粉15-20份,使用干粉混合搅拌机混合均匀后,放入马弗炉中设置温度为900-1100 ℃,煅烧时长2-6 h。其中稻壳灰和海蛎壳的细度为20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市旭丰粉体原料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市旭丰粉体原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81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