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干式眼科透镜的屈光力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7991.9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4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谭佳瑶;窦士窍;阮黄包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美AI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艳江;严小艳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眼科 透镜 屈光力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被检验的干式眼科透镜的屈光力进行检验的系统,该系统包括:a)顶部摄像头(10),该顶部摄像头(10)用于通过光学模块(25)观察眼科透镜(40);b)光学透明表面(30),该光学透明表面(30)用于定位眼科透镜(40)以用于检验;c)精确校准的玻璃目标(50),该玻璃目标(50)适当地定位在透明板(60)上,并布置成获得眼科透镜(40)的与目标(50)上的图案的图像重叠的图像;d)至少一个光源,所述至少一个光源具有多个波长的LED以在多种光照条件下捕获不同的图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眼科透镜的屈光力的设备和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检测干式隐形透镜的屈光力的设备和方法,该设备和方法适合在自动隐形透镜生产机器处一体化为在线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眼科透镜、特别是单次佩戴的软性隐形透镜的制造可以借助可重复使用的模具在全自动生产线中制造。为了确保所述隐形透镜的顶级品质,光学检验系统对于为客户确保高品质是必不可少的。眼科透镜或隐形透镜以不同类别的屈光力生产,这使得确保根据眼科透镜或隐形透镜的制造规格对其进行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手动方法速度慢,并且对透镜的选择性抽样检验会造成与这些方法相关联的质量检验不充分的问题。因此,对于隐形透镜制造商而言,确保对生产的产品的100%根据其特性进行检验和分离是必不可少且重要的要求。必须部署快速、可靠且一致的检验方法,以保证可靠的产品质量。
眼科透镜被制造成适应不同类型的眼睛特征。隐形透镜需要在分配前根据其屈光力进行适当分类。存在几种现有技术的用于屈光力的测量系统,但最流行的系统中的一种系统涉及使用依赖于隐形透镜的顶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上的焦点的机动标引系统。然而,这种设备不能一体化到高速自动化制造系统中,因为检验每个透镜所需要的时间使得这些设备不适合这样的目的。用以检测隐形透镜的屈光力的另一种类型的检验系统涉及使用机动变焦透镜以聚焦在隐形透镜的不同点上并应用某些算法来匹配变焦系数值的变化,从而确定透镜的屈光力。此处同样,由于执行该过程所需的时间,这些系统无法一体化在用于制造隐形透镜的高速生产线中。
需要人工干预的手动检验系统对于高速生产而言是不实用的,因为这样的手动检验系统太慢了,因为人工检验员容易做出有偏见的判断,并且因为不同的检验员之间的检验结果不统一。
检验隐形透镜的主要困难是在隐形透镜被模制后必须立即执行检验。如果隐形透镜的针对其屈光力的检验可以在其模制后立即执行,则可以快速解决任何与工艺相关的问题或缺陷。可以防止制造大量有缺陷的隐形透镜。隐形透镜检验的典型过程传统上是在最终制造过程的线下进行,其中,透镜悬浮在盐水溶液中,在计算或确定被检验的隐形透镜的实际屈光力时必须考虑其屈光特性。在该最终检验阶段发现的缺陷使制造商难以在模制过程中分析问题并引入校正过程的步骤。另外,问题的延迟标识会导致材料和向客户的输出的重大损失。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并提出一种大大提高检验透镜的屈光力的效率的方法,该方法适合一体化到自动化系统或设备中以用于快速、可靠且准确的检验。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下述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和方法用于在眼科透镜例如软性隐形透镜的自动化生产线中在眼科透镜被送至最终阶段包装过程之前自动在线确定眼科透镜的屈光力。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检验平台,该检验平台包括光学透明底部,该光学透明底部具有平坦表面,其中,眼科透镜以凸面侧向上的方式安置在平坦表面上;并且将该平台定位在检验模块下方的预定位置中;
提供校准玻璃目标,该校准玻璃目标具有由准确安置的黑白色正方形构成的预蚀刻图案。玻璃目标位于隐形透镜保持件下方,以在摄像头检测器处创建网格图案和隐形透镜的叠加图像;
提供光源和高分辨率数码摄像头,高分辨率数码摄像头用于接收来自光源的穿过校准玻璃目标和安置在平台的透明表面上的眼科透镜并照射在摄像头检测器上的光,从而在摄像头的输出处产生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美AI私人有限公司,未经亿美AI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79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输出装置
- 下一篇:基于记录的听觉电生理学反应确定耳蜗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