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交通车辆及其紧急工况下负载供电控制电路与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67634.2 | 申请日: | 2021-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2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 发明(设计)人: | 范丽冰;周安德;马丽丽;李西宁;蒋诗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1/00 | 分类号: | B60L1/00;B61C17/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曾利平 |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车辆 及其 紧急 工况 负载 供电 控制电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及其紧急工况下负载供电控制电路与方法,将对部分辅助负载是否供电与辅助电源的启动关联,对部分辅助负载是否延时供电与辅助电源的启动关联,对部分辅助负载直接供电(任一辅助电源启动均能为该部分辅助负载供电),使辅助负载分批次启动投入,既保证了在网络故障或休眠工况下,所有辅助电源和辅助负载正常启动,又避免了辅助负载一次性全部投入要求单个辅助逆变器容量大的问题,降低了整车重量和设备布置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及其紧急工况下负载供电控制电路与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20年轨道交通行业动车组的蓬勃发展,动车组运行线基本已覆盖全国各个城市,每天有上千列动车组在线运营。而辅助供电系统是动车组的重要系统,承载着为车辆关键系统、牵引系统、客室空调系统、吧台等旅客舒适性负载提供电源的责任。任何工况下,一旦辅助供电系统发生故障,轻则旅客投诉,重则车辆清客下线,因此如何保证车辆安全可靠运行,旅客乘坐的舒适性成为车辆设计关键管控问题。
目前动车组尤其是长编组动车组,辅助负载控制分两种模式,一种模式为网络正常,由网络控制负载分批投入;另一种模式为网络故障,负载一次全部投入,此工况下,要求单个辅助逆变器容量大,增加了整车重量及设备布置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及其紧急工况下负载供电控制电路与方法,以解决现有辅助负载控制方式要求单个辅助逆变器容量大,增加整车重量及设备布置难度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紧急工况下负载供电控制电路,包括由多个辅助电源并联构成的辅助电源模块;部分辅助负载通过接触器触点与所述辅助电源模块连接,部分辅助负载通过延时继电器触点与所述辅助电源模块连接,部分辅助负载直接与所述辅助电源模块连接;由同一辅助电源供电的辅助负载所对应的接触器线圈与辅助负载所对应的延时继电器线圈并联构成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紧急牵引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以及该第一支路对应的辅助电源的启动开关触点串联构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与DC110V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辅助电源与每节车一一对应,每节车的部分辅助负载通过接触器触点与所述辅助电源模块连接,每节车的部分辅助负载通过延时继电器触点与所述辅助电源模块连接,每节车的部分辅助负载直接与所述辅助电源模块连接;由接触器线圈与延时继电器线圈并联构成的第一支路、紧急牵引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以及该辅助电源的启动开关触点串联构成第二支路。
进一步地,所述启动开关触点为启动继电器触点,启动继电器线圈的得失电由对应的辅助电源是否启动来控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如上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紧急工况下负载供电控制电路进行负载供电控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判断车辆是否处于紧急牵引模式,如果是,则紧急牵引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闭合,转入步骤2;
步骤2:判断第一台辅助电源是否启动,如果否,则该第一台辅助电源的启动开关触点断开,该第一台辅助电源停机,转入步骤3;
否则该第一台辅助电源的启动开关触点闭合,该第一台辅助电源对应的接触器线圈和延时继电器线圈得电,由该第一台辅助电源供电的辅助负载对应的接触器触点闭合,由该第一台辅助电源供电的辅助负载对应的延时继电器触点延时闭合,给由该第一台辅助电源供电的部分辅助负载供电,部分辅助负载延时供电,部分辅助负载直接供电;并转入步骤3;
步骤3:判断下一台辅助电源是否启动,如果否,则该辅助电源的启动开关触点断开,该辅助电源停机;
否则该辅助电源的启动开关触点闭合,该辅助电源对应的接触器线圈和延时继电器线圈得电,由该辅助电源供电的辅助负载对应的接触器触点闭合,由该辅助电源供电的辅助负载对应的延时继电器触点延时闭合,给由该辅助电源供电的部分辅助负载供电,部分辅助负载延时供电,部分辅助负载直接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76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