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疑辐射源携带人员的锁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7533.5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89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魏清阳;鄢章发;张朝晖;戴甜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20/40 | 分类号: | G06V20/40;G06V40/10;G06V20/52;G06V10/7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疑 辐射源 携带 人员 锁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疑辐射源携带人员的锁定方法,属于核辐射探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无遮光动态场景条件下,利用位于核辐射监测环境中不同位置的多个录像设备同时录制视频;将录制的视频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以便所述数据处理中心根据接收到的视频,计数单位时间内辐射帧数目;通过分析录像设备视野内行人距离数据变化与单位时间内辐射帧数目变化,得到录像设备附近行人携带辐射源概率;根据得到的录像设备附近行人携带辐射源概率,通过行人重识别技术,实现可疑携带人员的跨录像设备锁定与追踪。采用本发明,能够实现核辐射监测环境中可疑辐射源携带人员进行识别和跟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辐射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疑辐射源携带人员的锁定方法。
背景技术
核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核技术应用存在一定的风险,核安全问题关系国家安全和公众健康。核辐射监测是核安全保障和核应急的重要手段。我国已建立核辐射监测网,但国控点数量有限。目前,普遍的核辐射探测方法是使用以气体、闪烁体和半导体材料为介质的各类核辐射探测器进行核辐射探测。由于气体核辐射探测器死时间长不适合高计数率场合,闪烁体核辐射探测器价格昂贵难以推广,二者的应用受到一定的制约。近年来研究发现X/gamma射线可直接与CCD/CMOS半导体探测器发生作用,产生信号。基于大多数图像设备如手机、相机、电脑和监控摄像头等摄像头CCD/CMOS传感器进行核辐射探测的方法,实现一种低成本易于推广的核辐射监测手段,帮助公众及有关部门实现核辐射监测。
现有技术中,已有人尝试使用CCD/CMOS传感器作为传感元件来探测核辐射;其中一种方法是,在已知γ射线的入射方向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遮光的CMOS传感器检测出环境中的γ射线的能谱信息。再对图像通过算法判断环境中是否含有核辐射,但该方法需要使用遮光设备遮挡传感器,这就是导致基于CMOS传感器的录像设备失去了本来的功能,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该方法的普及。此外,有人提出了一种在动态无遮光场景下基于CMOS传感器的核辐射探测方法,能够通过过滤颜色通道进行核辐射探测,但视频原始信息丢失严重。
然而上述的方法虽能够检测核辐射,却不能对核辐射环境中的可疑辐射源携带人员进行识别和跟踪。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可疑辐射源携带人员的锁定方法,能够对核辐射环境中的可疑辐射源携带人员进行识别和跟踪。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疑辐射源携带人员的锁定方法,包括:
在无遮光动态场景条件下,利用位于核辐射监测环境中不同位置的多个录像设备同时录制视频;
将录制的视频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以便所述数据处理中心根据接收到的视频,计数单位时间内辐射帧数目;
通过分析录像设备视野内行人距离数据变化与单位时间内辐射帧数目变化,得到录像设备附近行人携带辐射源概率;
根据得到的录像设备附近行人携带辐射源概率,通过行人重识别技术,实现可疑携带人员的跨录像设备锁定与追踪。
进一步地,所述录像设备包括:以CCD/CMOS为传感器的道路监控摄像头、网络摄像头或者手机摄像头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中心包括:PC机、工作站、移动终端或云计算平台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中心根据接收到的视频,计数单位时间内辐射帧数目包括:
数据处理中心将接收到的第一录像设备录制的视频进行分帧处理得到一系列帧图像,对每一帧图像进行图像灰度化后,获取每一帧图像与其相邻帧的差分图像;其中,第一录像设备为任一录像设备;
根据得到的差分图像检测差分图像中的运动物体区域,并去除差分图像中的运动物体区域;
根据去除运动物体区域的差分图像检测帧图像是否含有辐射亮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75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