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水电站尾水集鱼的集鱼系统及集鱼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5900.8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陈益民;张圣;杨飞;郑海圣;孙洪亮;黄滨;汤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E02B9/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水电站 尾水集鱼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电站尾水集鱼的集鱼系统及集鱼方法,解决了高烈度高山峡谷地区高坝工程鱼类过坝转运问题,提高了集鱼效率。所述集鱼系统包括集鱼楼、顶部集鱼平台、分流墩、塔被回填。集鱼楼分为上下两部分,其分界高程不低于尾水最高水位;上部为联系墙与支撑柱组成的封闭塔系统;下部为联系墙、支撑柱及内部过渡段组成的过鱼通道。左右侧联系墙内预埋钢板安装集鱼箱导轨。上下游分流墩为不对称设计,改善尾水流态以增强诱鱼效果。塔被回填与上部结构间用插筋相连,延伸至顶部兼做交通桥。顶部平台利用牛腿扩展平台空间,启闭机房进行集鱼装置的启闭。本发明专利所提出的集鱼方法可以用于水电站尾水出口,具有安全可靠,技术可行,施工便捷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水电站尾水集鱼的集鱼系统及其集鱼方法,属于水利和水电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无污染、运行费用低、便于进行电力调峰的诸多优点,近年来我国开发建设了大量水利水电工程,在发挥其防洪、放电、航运等效益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其破坏了河流的连通性,阻隔了鱼类的洄游通道,对洄游鱼类的洄游繁殖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修建各类过鱼设施的方法来降低工程建设对洄游通道阻隔的影响,如鱼道、鱼闸、升鱼机等。其中鱼道的主要缺点为不适用于高水头大坝,且需要结合电站枢纽布置,对主体工程的建设运行有一定影响,且从资料分析来看,国内外的鱼道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鱼闸和升鱼机则具有建设投资大、设计与建造难度大、维修费用高等缺点,其应用受诸多因素制约。上述设施一般布置在岸边或大坝中的某一位置,但由于其下泄流量远远低于发电尾水流量,鱼类往往会被发电尾水吸引,最终聚集在尾水附近,从而造成过鱼设施集鱼效率低下。部分过鱼设施通过利用水泵的补水的方法增大诱鱼流量来提高集鱼效率,然而补水流量有限,效果并不明显,另外补水会增减能耗,消耗流量,对工程发电效益影响较大。此外,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往往位于高山峡谷地区,水流湍急,流态复杂,河岸和河底地形变化剧烈等等,工程环境比较复杂,给集鱼设施的建设和安全运行造成较大困难。因此,如何提高集鱼效率,研究一种方便易行、高效、安全的集鱼设施和方法,是目前工程上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水电站尾水集鱼的集鱼系统及集鱼方法,可以适用于复杂河流环境下高山峡谷地区高水头水电站,提高洄游鱼类集鱼效率及集鱼系统安全性,更好的保护鱼类。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水电站尾水集鱼的集鱼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水电站尾水下泄对坝下江段上溯鱼类具有吸引作用的现象在尾水部位布置集鱼建筑物,通过改善尾水水流形态,诱集下游的洄游鱼类进入集鱼楼建筑物内部,将建筑内的鱼类收集转运,起到帮助洄游鱼类过坝转运的目的。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水电站尾水集鱼的集鱼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水电站尾水出口,主要包括集鱼楼、分流墩、塔背回填、顶部集鱼平台;在集鱼楼内设置集鱼装置,以能将收集的鱼类提升至集鱼楼顶部;
鱼道出口和进口之间为不对称设计,保证过鱼通道内水流上游急下游缓的特点。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集鱼楼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下分界高程不低于尾水最高水位。
所述集鱼楼的下部结构包括由尾水出口底板平台、左侧联系墙、右侧联系墙、支撑柱、内部过渡段组成的过鱼通道。
所述集鱼楼的下部结构中,左侧联系墙、右侧联系墙的内侧预埋钢板,所述钢板上安装集鱼装置的提升轨道。
所述集鱼楼的上部结构包括由左侧联系墙、右侧联系墙、支撑柱、上游侧联系墙,上游侧联系墙组成的封闭塔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59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