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聚丙交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5571.7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7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赵丽娜;杜影;孙伟;齐可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G63/08 | 分类号: | C08G63/08;C08G63/84;C08G63/87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剂 组合 及其 应用 聚丙交酯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聚丙交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组合物包括至少一种通式(I)所示的稀土金属配合物和至少一种含羟基的化合物。本发明所述催化剂组合物能高效催化聚丙交酯合成,并能够实现聚丙交酯的分子量调控,且获得的聚丙交酯的分子量分布接近于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聚丙交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乳酸(PLA)是一种聚酯类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作餐具、薄膜、纤维、服装、汽车部件和一次性容器,有利于解决石化资源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聚乳酸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和降解可调等特点,符合医药用高分子材料的要求,在骨折内外固定材料、手术缝合线、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和药物缓释、控释载体材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早期聚酯的合成方法以酸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的缩合反应为主,但以此反应合成的聚合物结构不可控,可能为直链、支链或环状结构,分子量分布过宽,分子量低且不易控制,最终导致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差。为了提高聚合物的综合性能,近年来,对于聚酯的合成研究主要集中于开发配位聚合反应催化剂,引发环酯开环聚合制备聚酯类高分子。与上述缩合反应的方法相比,开环聚合制备聚酯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聚酯的分子量可以精确控制,而且分子量的分布较窄;第二,开环聚合的过程中无水生成,能够得到分子量较高的聚合物;第三,开环聚合过程可以通过对催化剂的选择,实现手性单体的选择性聚合。
应用于内酯配位开环聚合的催化剂体系主要包括辛酸亚锡、金属铝、钙、镁、锌、钛的络合物和IIIB族金属络合物等。辛酸亚锡是目前公认的效果较好的催化剂,其催化活性高,催化剂用量少,可制得高分子量聚合物,其缺点是只能进行高温本体聚合,且分子量达到最高时其转化率只有50%左右。若要提高转化率,必须以降低分子量为代价。
“A Versatile and Highly Efficient Catalyst System for the Preparationof Polyesters Based on Lanthanide Tris(2,6-di-tert-butylphenolate)s andVarious Alcohols”,Macromolecules 1996,29,3332报道了稀土芳氧配合物,即三(2,6-二叔丁基酚基)稀土化合物和各种醇组成的催化体系,能使两种内酯类单体经分步加入法制得嵌段共聚物,也可以用羟基官能化的预聚体引发另一种单体进行嵌段共聚。
CN1814645A公开了一种用于丙交酯开环聚合的席夫碱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但是席夫碱铝的催化活性低,最终获得的聚丙交酯分子量较低。US5028667A研究了烷氧基型稀土配位化合物对内酯的开环聚合反应。CN1146466A研究了稀土烷基化合物(如三苯基钇)对内酯的开环聚合反应。US5208297A研究了MZ3型稀土配位化合物(M-稀土金属,Z为配体)对内酯开环聚合的催化作用,该MZ3型配位化合物中,至少要求一个Z基团为β-二酮类阴离子。上述催化剂均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但所制备的聚合物分子量较低,且分子量不可控。
因此,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急需研究开发一种用于制备分子量较高且可控的聚丙交酯的催化剂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存在聚丙交酯分子量较低,且分子量不可控的问题,提供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及其应用、聚丙交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组合物用于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丙交酯时,不仅催化活性高,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高,分子量可调控且分子量分布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催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至少一种通式(I)所示的稀土金属配合物和至少一种含羟基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55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度限制装置以及门窗
- 下一篇:聚酰胺弹性体的制备方法以及聚酰胺弹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