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识别背光模组ID的方法、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5126.0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9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周昆;杨肖;张西洋;李仲儒;陈春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徽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5 | 代理人: | 卢杏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识别 背光 模组 id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识别背光模组ID的方法,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FPC板和LED灯条,所述LED灯条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GND端子,ID端子和第二电阻模块,所述LED灯条焊接在所述FPC板的正面,所述GND端子和ID端子通过焊盘分别与FPC板上的GND端子和ID端子一一对应连接,所述FPC板上设置有第一电阻模块,所述LED灯条的ID端子通过第一电阻模块连接FPC板上的VCC端子,并通过第二电阻模块连接LED灯条的GND端子,所述ID端子的输出电压与背光模组的类型相关,解决了生产装配中背光模组混料而无法防呆识别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识别背光模组ID的方法,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人与机器沟通的重要界面,LCM液晶显示器(LCD)具有图像清晰细腻,不闪烁,不伤眼,无辐射,低功耗,更轻薄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领域。
在LCM液晶显示模组的组成中,背光模组是及其重要的一部分,其中LED灯条又是背光模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整个背光模组提供了发光源。由于现有背光模组都大同小异,在点亮状态下,不通过对比,很难凭肉眼观察到背光显示效果的差异,而且背光模组上面都没有设置一些可通过治具做区分的防呆措施,所以通过治具也无法区分识别。因此在组装过程中,一旦背光模组发生了混料,工作人员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只有在做成成品后通过对比才有可能发现背光模组的差异。此时再做返工拆解,会造成材料的极大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都是有极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识别背光模组ID的方法,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识别背光模组ID的方法,包括FPC板,FPC板上设置有主电源输入端子,LED灯条和分压电路,所述分压电路一端连接主电源输入端子,另一端接地,分压电路具有一个ID端子,用于输出电压,所述ID端子的输出电压与背光模组的类型有关,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模块R1和第二电阻模块R2,所述第二电阻模块R2位于LED灯条上,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FPC板上电对分压电路进行供电,获取ID端子的输出电压;根据公式VID=VCC*R2/(R1+R2)得到ID端子的输出电压;根据ID端子的输出电压识别背光模组的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FPC板和LED灯条,所述LED灯条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GND端子,ID端子和第二电阻模块,所述LED灯条焊接在所述FPC板的正面,所述GND端子和ID端子通过焊盘分别与FPC板上的GND端子和ID端子一一对应连接,所述FPC板上设置有第一电阻模块,所述LED灯条的ID端子通过第一电阻模块连接FPC板上的VCC端子,并通过第二电阻模块连接LED灯条的GND端子,所述ID端子的输出电压与背光模组的类型相关。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阻模块和/或第二电阻模块为可调电阻。
可选地,所述ID端子根据所述第一电阻模块和第二电阻模块的阻值变化,输出不同强度的电压,根据所述电压的强度判断背光模组的类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阻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模块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串联。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阻模块和第二电阻模块中分别包含两个串联的电阻。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阻模块和第二电阻模块中分别包含两个并联的电阻。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阻模块和第二电阻模块的阻值根据背光模组的类型和输入的电压进行确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子为正极端子,所述第二端子为负极端子。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国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国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51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