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鼻部整形区域重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4683.0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9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葛江华;郑靖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20 | 分类号: | G06T1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形 区域 方法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鼻部整形区域重构方法,包括的步骤:(1)通过Bezier曲线选取鼻部需要重构的区域;(2)对变形区域进行测地线细分和多面体细分;(3)通过鼻额角和鼻面角的角度以及面部长度建立变形约束条件,确定控制点及变形点;(4)根据拉普拉斯网格变形方法进行变形计算,实现鼻部整形区域重构。本发明通过结合美学标准实现鼻部整形区域重构,能为个性化隆鼻提供理论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科整形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鼻部整形区域重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隆鼻术的效果更多地依赖于术者的经验和技术,精度和术后效果都无法保证,求术者无法参与手术设计过程和预知手术效果,手术之后患者可能会对手术效果不满意,由此就会产生很多医患纠纷。
人们对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各种鼻型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利用逆向工程技术获取相应的面部信息,利用重构技术获取人脸原始三维模型,根据患者的基础条件和医患沟通结果模拟出令医患满意的手术效果,然后再进行理想状态模型重构,就可以为鼻子整形提供依据,利用医学手段对其进行修复。
对于鼻子整形的模拟,最常用的方式是采用基于图像变形技术的仿真系统,这类系统输入患者肖像照片,对图像进行局部的拉伸和扭曲变形。但是,二维的图像模拟,不能转动察看任意视角的形态,在视觉效果上不够真实,同时对于手术指导的意义不大。
为获得三维面部形态的真实数据,应用最广泛的是采用断层CT成像技术的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在此基础上,常采用弹簧质点模型和有限元方法等进行仿真模拟。弹簧质点模型计算量相对较小,变形结果精度较差。另外,少数学者研究了基于自由变形技术,对面部表面网格进行变形。FFD变形计算量小,但是需要构建额外的包围控制网格,利用控制网格对所包含的空间域进行变形,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鼻部整形区域重构方法。
一种鼻部整形区域重构方法,包括以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步骤:
(1)通过Bezier曲线选取鼻部需要重构的区域;
(2)对变形区域进行测地线细分和多面体细分;
(3)通过鼻额角和鼻面角的角度以及面部长度建立变形约束条件,确定控制点及变形点;
(4)根据拉普拉斯网格变形方法进行变形计算,实现鼻部整形区域重构。
所述步骤(1)中,可采用激光扫描以获取人体面部数据,通过预处理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将其拟合为三角网格即曲面阶段,通过Bezier曲线来选取变形区域。
所述步骤(2)中,对鼻根到鼻下点之间的网格实现测地线网格细分,保证其能够生成控制点,为了保证拉普拉斯平滑,对变形区域内的网格实现多面体网格细分。
所述步骤(3)中,现在整形美容手术公认的美容角数值是鼻额角约125°~135°、鼻面角的约36°~40°,假设越接近中值越好,即鼻额角接近130°,鼻面角接近38°,隆鼻 一般最高垫4mm。在此认为隆鼻的一般鼻额角较大,鼻面角较小,设患者鼻额角为x,鼻面 角为y,所以需要填充需要变化的角度为:同时满足鼻长为面长的三分之 一。
设x1(x1,y1,z1),…,xi(xi,yi,zi)为鼻梁上原始位置的点,控制点的z坐标为:
则鼻梁上控制点到达的位置为x′1(x′1,y′1,z′1),…,xi′(x′i,y′i,z′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46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验室行星球磨罐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分体式内圆柱面同轴度的调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