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修复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4521.7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1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才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博环境能源计量检测中心(有限合伙)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1/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利交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259 | 代理人: | 刘冉 |
地址: | 200040 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修复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检测装置,包括底座组件和取样装置,第一驱动电机开始进行反向旋转后,由于第四齿轮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快速的进行旋转,第二齿轮旋转后带动下端安装的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快速旋转与第二螺纹孔螺纹配合,随着棘爪即可与第一限位槽相互卡合,由于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的上升速度有差别,随后第一升降管开始向上抽拉,第一升降管抽拉后带动抽拉板一同进行移动,抽拉板向上移动后能够对第三分隔板下端的土壤进行水分的抽取,水溶液在抽拉板的带动下从抽水孔流入第三分隔板的上端,从而能够实现上端部分湿度较大的土壤水土分离,方便对土壤进行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壤修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生态修复指利用生物群落的活动,加强土壤生态活性,改善土质;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土壤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定期采集土样进行检测,便于实时观察土壤状态,以便对后续过程进行调整。
然而现在的土壤取样装置在对一些湿度较大的土壤取样时,只能实现单一土壤取样,不能使土壤在取样的过程中实现部分土壤水土分离,不方便检测。
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土壤修复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修复检测装置,第一驱动电机开始进行反向旋转后,由于第四齿轮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快速的进行旋转,第二齿轮旋转后带动下端安装的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快速旋转与第二螺纹孔螺纹配合,随着棘爪即可与第一限位槽相互卡合,由于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的上升速度有差别,随后第一升降管开始向上抽拉,第一升降管抽拉后带动抽拉板一同进行移动,抽拉板向上移动后能够对第三分隔板下端的土壤进行水分的抽取,水溶液在抽拉板的带动下从抽水孔流入第三分隔板的上端,从而能够实现上端部分湿度较大的土壤水土分离,方便对土壤进行检测,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壤修复检测装置,包括底座组件和取样装置,底座组件的上端安装有取样装置,底座组件包括第一底板、浮板、支撑架、第一支撑箱、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齿轮、第一链条、第一升降孔和气压罐,第一底板的两端安装有浮板,第一底板的上端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安装有第一支撑箱,第一支撑箱的上端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支撑架的上端两侧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外表面安装有第一链条,第一底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一升降孔,支撑架的正面一侧安装有气压罐,支撑架的内腔安装有取样装置;
取样装置包括取样管、第一连接板、第一螺纹孔、第二升降孔、第一升降管、第二连接板、第一旋转孔、第一旋转圈、第一排气孔和第一气管,取样管的上端安装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上端两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靠近第一螺纹孔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升降孔,取样管的内腔安装有第一升降管,第一升降管的上端安装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上端两侧开设有第一旋转孔,第一旋转孔的内腔安装有第一旋转圈,第一升降管的内腔开设有第一排气孔,取样管的正面安装有第一气管;
支撑架包括第一螺纹杆和第二齿轮,支撑架的内腔一侧安装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的上端安装有第二齿轮;
第一驱动电机包括第一旋转杆和第三齿轮,第一驱动电机的下端安装有第一旋转杆,第一旋转杆的外表面安装有一对第三齿轮,且优选的第三齿轮与第一链条连接;
第一齿轮包括第二螺纹杆、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第一齿轮的下端安装有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上端安装有第四齿轮,第二螺纹杆的下端安装有第五齿轮,且优选的第四齿轮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第一旋转孔的内腔壁开设有第一限位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博环境能源计量检测中心(有限合伙),未经上海凯博环境能源计量检测中心(有限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45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