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流电机定子低谐波绕组设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64494.3 | 申请日: | 2021-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2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许国瑞;张海艳;姚铁明;段忠宇;戴鑫;赵海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扬中智能电气研究中心;包头东华热电有限公司;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包头发电分公司;华北电力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K3/12 | 分类号: | H02K3/12;H02K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闫萍 |
| 地址: | 212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电机 定子 谐波 绕组 设计 方法 | ||
1.一种交流电机定子低谐波绕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采用三层不等匝组合分布式绕组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S1:设计主绕组;
所述主绕组为:三层不等匝绕组中的第一层绕组;
S2:设计补偿绕组;
所述补偿绕组为:三层不等匝绕组的第二层绕组和第三层绕组;
S3:确定主绕组和补偿绕组在槽内的对应关系;
S4:确定每相绕组在各槽内的匝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电机定子低谐波绕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采用同心式绕组设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电机定子低谐波绕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相绕组在不同匝数下占据所有定子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电机定子低谐波绕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组为:靠近定子槽底的单层绕组,主绕组采用单层同心式绕组结构,每对极下三相绕组按Y→A→Z→B→X→C的顺序排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流电机定子低谐波绕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绕组为靠近定子槽口的双层绕组,所述双层绕组各自采用同心式绕组结构,双层绕组间互不叠绕,第二层绕组每对极下三相绕组按C→Z→A→X→B→Y的顺序排布;第三层绕组每对极下三相绕组按A→Y→B→Z→C→X的顺序排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流电机定子低谐波绕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组和补偿绕组在槽内的对应关系为:在一对极内,以任一定子槽为起点,顺序定义各定子槽为第1槽至第6q槽,每极每相槽数为q,其中,q>1,且q为整数;
如果定子槽号用Q表示,则从第1槽开始至第6q槽,每槽内第一层绕组、第二层绕组和第三层绕组的属性关系如式(1)所示,
其中,A1表示第一层A相进线端;A2表示第二层A相进线端;A3表示第三层A相进线端;X1表示第一层A相出线端;X2表示第二层A相出线端;X3表示第三层A相出线端;
B1表示第一层B相进线端;B2表示第二层B相进线端;B3表示第三层B相进线端;Y1表示第一层B相出线端;Y2表示第二层B相出线端;Y3表示第三层B相出线端;
C1表示第一层C相进线端;C2表示第二层C相进线端;C3表示第三层C相进线端;Z1表示第一层C相出线端;Z2表示第二层C相出线端;Z3表示第三层C相出线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流电机定子低谐波绕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相绕组在各槽内的匝数由以下关系确定,当采用A相一对极时,每槽总匝数为N,在一对极内,以任一定子槽为起点,顺序定义各定子槽为第1槽至第6q槽,每极每相槽数为q,其中,q>1,且q为整数;
如果定子槽号用Q表示,则从第1槽开始至第6q槽,各槽内A相绕组的匝数关系如式(2)所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流电机定子低谐波绕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绕组的双层绕组采用串联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流电机定子低谐波绕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绕组与补偿绕组采用串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扬中智能电气研究中心;包头东华热电有限公司;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包头发电分公司;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扬中智能电气研究中心;包头东华热电有限公司;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包头发电分公司;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449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