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3444.3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99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廖宝发;魏文哲;王昆;王克民;曾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G02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成像 镜头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该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光阑、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或平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组成一消色差胶合透镜组,其中一个透镜为正光焦度透镜,另一透镜为负光焦度透镜;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上述七个透镜均为玻璃材质镜片,且光学成像镜头至少包含一个非球面镜片。该光学成像镜头至少具有大光圈、分辨率高及成像品质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镜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伴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自动化以及车内监控开始快速发展起来,而车载摄像头作为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关键部件也迎来了较快发展,通过前视、后视、环视等车载摄像头,可以获取车辆内外的全方位信息,从而帮助驾驶者作出正确的驾驶行为,因此,镜头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和成像稳定性成为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车载镜头不仅需要在各类环境如高低温情况下、酸碱侵蚀情况下使用,而且需要在照明不足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使用,在这些场合,必须考虑镜头在高低温变化情况下性能的稳定性,以及在不同光照情况下的成像清晰度。同时为了适应自动驾驶等应用场合的需要,在复杂多变的道路条件下,不仅需要关注车辆前方近距离的目标及道路情况,还需要关注远处的目标,尤其是车辆前方100~200米距离的信息;为了获取远距离的感知,还要求镜头具有长焦特性且在小视角范围内成像要清晰。
然而,现有市场上的光学镜头普遍存在远距离成像不佳、边缘视场成像不清晰等缺点,导致镜头对远距离的目标识别性差,无法满足车载监控系统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至少具有大光圈、分辨率高及成像品质高的特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上述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光阑、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或平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组成一消色差胶合透镜组,其中一个透镜为正光焦度透镜,另一透镜为负光焦度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七透镜均为玻璃材质镜片,且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至少包含一个非球面镜片。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成像元件及第一方面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成像元件用于将光学成像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
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采用七片具有特定形状的玻璃材质的镜片,使镜头具有较小的畸变,边缘视场成像质量好;还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实现在较远距离内的高清成像;同时该镜头还具有较大的光圈,能够满足较暗环境的成像需求。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MTF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MTF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34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