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用高强韧AlCrSc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2752.4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2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折洁;祝弘滨;王行涛;刘昱;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C22C21/02;C22C21/08;B22F9/08;B22F10/28;B22F10/64;B33Y10/00;B33Y70/00;B33Y4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乔凤杰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强韧 alcrsc 合金 粉末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3D打印用铝合金粉末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用高强韧AlCrSc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3D打印用铝合金粉末材料,其合金元素包括:Cr:1.0~4.0wt%、Sc:0.3~1.1wt%、Zr:0.1~0.6wt%、Si:0.5~1.2wt%、Mn:0.1~0.7wt%、Mg:0~6.0wt%,微量元素:0.1wt%,余量为Al;所述微量元素为Ti、Fe、Ni、Ce、Sr、Er、La中的一种或几种。研究表明,通过控制上述条件获得的铝合金粉末,经3D打印技术成形的打印制件的致密度、强度、塑性高,抗腐蚀性、屈强比和疲劳性能较好,同时解决了打印过程中的烟尘和氧化问题,从而提高打印制件的抗氧化和抗疲劳性能。本发明所得3D打印制件在工程应用如承力件、轻量一体化零件、换散热器等应用中具极大潜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用铝合金粉末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用高强韧AlCrSc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3D打印的工业应用增长迅速,金属粉末材料作为3D打印产业链的上游端,其需求种类和需求量均持续走高。现有可商用的3D打印用铝合金粉末主要是AlSi7Mg和AlSi10Mg合金,但这两类合金打印后强度均较低,不超过300MPa,且延伸率不超过10%。
目前,已有关于Al-Zn-Mg-Sc系铝合金3D打印材料的研究,以期在满足3D打印需求的同时,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及延伸率。
CN109487126A公开了一种适用3D打印的商业专用高强AlMgSc合金粉末,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备中提供了出色的性能,室温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达到了520MPa和10%,超出同类别材料。但由于粉末在激光加热熔化过程中吸收和反射的倾向,使得激光选区成形工艺稳定性受到影响,且打印过程中出现烟尘,影响打印零件质量和性能。实际零件打印中,零件表面和内部仍存在局部裂纹和微裂纹,导致零件质量不稳定甚至打印失效,抗氧化和抗应力腐蚀能力较差。
CN111001800A公开了一种3D打印用高强度Al-Cr-Sc合金,通过Cr代替Mg,可获得理想的凝固微观结构,其所属配方具有致密、无裂纹,耐磨耐蚀、抗高温氧化及静力学优异的特点;但其性能还有待优化,且该技术并未体现其屈强比和疲劳性能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3D打印用铝合金粉末材料,其合金元素包括:Cr:1.0~4.0wt%、Sc:0.3~1.1wt%、Zr:0.1~0.6wt%、Si:0.5~1.2wt%、Mn:0.1~0.7wt%、Mg:0~6.0wt%,微量元素:0.1wt%,余量为Al;
所述微量元素为Ti、Fe、Ni、Ce、Sr、Er、La中的一种或几种。
研究表明,通过控制上述条件获得的铝合金粉末,经3D打印技术成形的打印制件的致密度、强度、塑性高,抗腐蚀性、屈强比和疲劳性能较好,同时解决了打印过程中的烟尘和氧化问题,从而提高打印制件的抗氧化和抗疲劳性能。
下面对上述各元素及含量在材料中所起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控制Cr含量为1.0~4.0wt%。Cr元素在3D打印特有的快速凝固条件下更易形成超饱和固溶体,增强了铝合金基体中Cr元素的固溶含量,进而增加高强铝合金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同时降低了实际工程应用中晶界处Cr的偏析,突破了传统AlCr合金采用传统工艺无法制备的瓶颈。其主要原因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27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