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切刀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2291.0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1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哲韩;詹前车;李铮;刘晋熙;方翔高;吴嘉;李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潮州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2G1/12 | 分类号: | H02G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 ||
本发明属于电力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缆切刀,包括刀座组件、切割组件和锁止组件。刀座组件包括刀座本体和容纳槽,切割组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转盘和刀体,驱使第一转盘旋转可带动刀体转出容纳槽,同时,刀体与刀座本体之间的夹角发生改变。第一转盘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卡合结构,当刀体相对刀座本体的倾斜角度调整至适宜时,将锁止组件与对应的卡合结构卡合,以固定刀体相对于刀座本体的位置,随后可进行剥切作业。该电缆切刀可根据施工需求将刀体调整至不同角度,并通过锁止组件固定,在不移动较为沉重的电缆的情况下,使施工人员划开电缆的半导电层时更为顺手,提高剥切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切刀。
背景技术
随着城乡配电网建设施工项目的增多,高压电缆在配电线路中的使用量随之增加。对于连接配电网端以及负载端的整条高压电缆线路,其两个端头以及中间与电气设备连接部分均需要制作电缆接头。制作电缆接头时,需使用电缆切刀剥切电缆的半导电层,以使电缆接头与电气设备之间能够正常传输信号。剥切部位电场强度最集中,是电缆接头最薄弱的地方,电缆接头的常见事故大多是由此部位引起的,剥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性。因此,施工现场对剥切作业的工艺要求较高,需保证切断面连贯、整齐,不能出现毛刺和凹凸不平的切割纹。
作业时,施工人员使用电缆切刀的刀体沿纵向划开电缆的半导电层,随后将半导电层从电缆内芯上剥离。现有电缆切刀在使用时,刀体和刀柄位于同一直线上,不方便调整刀体相对于半导电层的角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未调整至适宜角度便进行剥切,难免影响剥切质量,致使后续制作的电缆接头不能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切刀,可根据施工需求将刀体调整至不同角度并固定,使施工人员划开电缆的半导电层时更为顺手,提高剥切质量以及使用安全性。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切刀,包括:
刀座组件,包括刀座本体,所述刀座本体上设置有容纳槽;
切割组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转盘和刀体,所述第一转盘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所述刀体的刀刃朝向所述容纳槽的槽口,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转盘,以带动所述刀体转出所述容纳槽,所述第一转盘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卡合结构;
锁止组件,连接于所述刀座本体上,所述第一转盘旋转时,所述锁止组件可选择地与任一所述卡合结构卡合。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切刀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卡合结构均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转盘上的第一卡槽,所述锁止组件包括第一锁止杆,所述第一锁止杆活动贯穿所述刀座本体的侧壁,并伸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锁止杆能够插设于任一所述第一卡槽中。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切刀的优选方案,所述锁止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刀座本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锁止杆,以使所述第一锁止杆在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作用下插入所述第一卡槽中。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切刀的优选方案,所述刀座本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锁止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伸入所述容纳槽中,所述第一锁止杆上设置有第一止挡块,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止挡块上,所述第一止挡块远离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壁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锁止杆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的移动。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切刀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刀座本体上的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用于封盖所述容纳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潮州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潮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22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