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防漏尿冲洗导尿管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1566.9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9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高秀珍;张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3/0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徐华燊;李洪福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防漏 冲洗 导尿管 | ||
1.一种自动防漏尿冲洗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3)、具有双重防漏尿和防移位功能的球囊部以及置于导管本体(3)尾端的注水端(8)、膀胱冲洗端(6)和排尿端(7),球囊部由置于尿道内口处的第一球囊(2)和具有自动吸收漏出尿液功能的第二球囊(4)组成,均设置在导管本体(3)的管壁上,注水端(8)与第一球囊(2)相连,对第一球囊(2)内部进行注水;导管本体(3)的头端设有导尿孔(1),导尿孔(1)通过导管本体(3)内设置的通道一(5)与膀胱冲洗端(6)和排尿端(7)相连通,分别用于冲洗膀胱和排尿;第一球囊(2)置于导尿孔(1)和第二球囊(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漏尿冲洗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囊(2)为膀胱固定球囊,通过设置在导管本体(3)内部的通道二(9)与注水端(8)相连通,注水后第一球囊(2)的形状呈水滴状,且在注水状态下堵塞尿道内口及尿道内口附近的膀胱壁;
第一球囊(2)由一体式且内腔相连通的球囊一(10)和球囊二(11)组成,球囊一(10)置于远离导尿孔(1)侧,球囊二(11)置于靠近导尿孔(1)侧,通道二(9)的头端位于球囊一(10)的内部;球囊二(11)和导尿孔(1)置入膀胱内,球囊一(10)置于尿道内,注水后,球囊二(11)紧贴尿道内口处的膀胱黏膜上,球囊一(10)堵塞尿道内口,尿道内口位于球囊一(10)和球囊二(11)之间,预防尿液外漏,同时防止导尿管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防漏尿冲洗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二(11)注水后呈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结构,球囊一(10)注水后呈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渐缩方向朝向导管本体(3)尾端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漏尿冲洗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3)的管壁在圆周方向上设有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的凹槽结构,第二球囊(4)置于凹槽结构中,吸收尿液前呈柱形球囊;第二球囊(4)的内腔中填充有吸收纤维;第二球囊(4)的表面设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尿液通过孔;
所述凹槽结构处的管壁长度为2-5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防漏尿冲洗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圆锥形凹槽结构处的管壁外径朝向导管本体(3)尾端方向逐渐减小,吸收纤维的厚度逐渐变厚,吸收纤维通过尿液通过孔吸收尿液后膨胀,第二球囊(4)随之膨胀且直径逐渐增大,至完全堵塞球囊与尿道之间的缝隙,防止球囊内移位;膨胀的第二球囊(4)呈圆锥形,渐缩方向朝向导管本体(3)头端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防漏尿冲洗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圆柱形凹槽结构内设有首尾相连的串状球囊,串状球囊中各个球囊的内腔相连通,各内腔里均填充有吸收纤维,填充的吸收纤维密度逐级增大,通过尿液通过孔自动吸收漏出的尿液,各个球囊内的吸收纤维吸收尿液后膨胀为球形或椭圆球形,堵塞球囊与尿道之间的缝隙,防止球囊内移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防漏尿冲洗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囊(2)的最大容量为35ml,最大直径为2c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防漏尿冲洗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球囊(4)的最大膨胀直径为1.2c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防漏尿冲洗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串状球囊中的球囊个数为3-6个,最大球囊直径为1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漏尿冲洗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囊(2)和第二球囊(4)的材质均为橡胶、硅胶、聚氨酯、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
所述导管本体(3)的外径为6-22Fr;导管本体(3)的长度为30-40cm;导管本体(3)的头端呈半椭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未经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156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