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差压变送器响应时间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0557.8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27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郑海;夏明;曾维山;杨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25/00 | 分类号: | G01L25/00;G01L2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张亚菊 |
地址: | 215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变送器 响应 时间 测试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压力/差压变送器响应时间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装置、压力信号生成装置、被测压力/差压变送器、参考动态压力检测装置、泄压装置、多通道数据记录装置、导通连接装置、第一管线支路、第二管线支路、第三管线支路和第四管线支路;
所述压力信号生成装置经所述第一管线支路连接所述导通连接装置的输入端、用于生成压力;
所述泄压装置经所述第三管线支路连接所述导通连接装置的第三输出端,用于泄放所述压力;
所述参考动态压力检测装置连接所述供电装置、并经所述第四管线支路连接所述导通连接装置的第二输出端,用于在泄放压力时接收所述压力以生成第一感应数据;
所述被测压力/差压变送器连接所述供电装置、并经所述第二管线支路连接所述导通连接装置的第一输出端,用于在泄放压力时接收所述压力以生成第二感应数据;
所述多通道数据记录装置分别连接所述参考动态压力检测装置和所述被测压力/差压变送器,用于记录所述第一感应数据和所述第二感应数据,以根据所述第一感应数据获取所述第二感应数据的起始时刻,并获取所述第二感应数据的终止时刻,以所述终止时刻与所述起始时刻的差值为所述被测压力/差压变送器的响应时间;其中,以所述第一感应数据的开始变化的时间点为所述第二感应数据的起始时刻,并在所述第二感应数据检测过程中,得到的第二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时对应的时刻点为终止时刻,所述预设条件通过所述压力信号生成装置生成的稳定压力值确定;所述第二管线支路和所述第四管线支路为以所述第三管线支路为对称轴的轴对称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差压变送器响应时间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连接装置包括四通阀,
所述压力信号生成装置经所述第一管线支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所述被测压力/差压变送器经所述第二管线支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所述泄压装置经所述第三管线支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所述参考动态压力检测装置经所述第四管线支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差压变送器响应时间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与其第四端正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差压变送器响应时间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实验箱,所述被测压力/差压变送器设置于所述实验箱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差压变送器响应时间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装置包括泄压电磁阀和介质收集装置,所述泄压电磁阀的第一端经所述第三管线支路连接所述导通连接装置的第三输出端,所述泄压电磁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介质收集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差压变送器响应时间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与所述介质收集装置内的消音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差压变送器响应时间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电磁阀为耐高压电磁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差压变送器响应时间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动态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动态压力传感器。
9.一种压力/差压变送器响应时间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压力/差压变送器响应时间测试装置实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触发所述压力信号生成装置加压至预设压力值并维持压力平衡;
S2、触发泄压装置开始瞬时泄压,并通过多通道数据记录装置监测参考动态压力检测装置的第一感应数据,以根据所述第一感应数据获取所述泄压过程的泄压起始时刻和泄压终止时刻;
S3、通过所述多通道数据记录装置监测所述被测压力/差压变送器的第二感应数据;
S4、根据所述泄压起始时刻获取所述第二感应数据的起始时刻,并获取所述第二感应数据满足预设条件的时刻点为所述第二感应数据的终止时刻;所述预设条件通过所述压力信号生成装置生成的稳定压力值确定;
S5、获取所述终止时刻与所述起始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以所述时间差为所述被测压力/差压变送器的响应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055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