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石质文物制作可移动装饰品、艺术品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60490.8 | 申请日: | 2021-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2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白显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朴之原建筑肌理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64/386 | 分类号: | B29C64/386;C04B26/02;B33Y50/00;B33Y70/10;B33Y8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陈超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将石质 文物 制作 移动 装饰品 艺术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石质文物制作可移动装饰品、艺术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1)三维数字化扫描田野、石窟、地下等目标石质文物,获取精准数据,再根据电脑成像,呈现石质文物原貌;(2)根据成像数据,电脑制膜、开模;(3)3D打印出模具模型;(4)用硅胶或其他模具材料,根据上述模型,制作出完成的标准模具。本发明通过创新石质文物的三维扫描数据收集、制模开模及材料制备等,从而使得石质文物实现可复制、可移动、可收藏,其造型肌理可呈现轻盈飘逸、高古自然、朴质写实、风雨沧桑等多种风格,即可实现线条、力度等细节之美,无论作为空间摆件、墙体装饰、艺术收藏欣赏,都能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呈现原石质文物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质文物制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将石质文物制作可移动装饰品、艺术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质文物存在于田野、石窟及地下,包括石刻、石雕、石碑和建筑构件,用途不同,风格各异,它们因年代久远而愈益珍贵,作为文物其价值涵盖历史、艺术以及题材、造型、肌理风格的独特性,物以稀为贵,从而受到大众的追捧,石质文物如佛像是中国人接触最广、时间最久的雕塑艺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源于宗教信仰被人们追捧,到今天越来越多人认可、热爱其承载的文化内涵,收藏人群正在逐渐扩大,但是,一方面历经千余年风雨沧桑和人为劫难,目前这些石质文物已经渐露老化残损的状况,如风化、断裂、缺失、斑驳等。甚至部分文物的表层已粉化、空鼓、剥落,加之修复不当等种种问题,长此以往,不仅对文物本身造成损害,更是历史文物、文化遗产的损失,另一方面,石质文物数量稀缺而珍贵,无法满足人们收藏和装饰建筑及空间的巨大需求,针对该情况,将石质文物重新复制后进行复原,以原汁原味的工艺技术呈现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品形式,使其能够更广泛流传,作为建筑或空间装饰、收藏和艺术欣赏而走近大众,既保护文物、传播文化、陶冶情操,又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实现其社会和经济价值。
现有技术中一种将石质文物制作可移动装饰品、艺术品的方法缺点不足:
1、现有技术中一种将石质文物制作可移动装饰品、艺术品的方法,在对石质文物的复制,在材质、细节精确度和成品艺术气韵等方面存在欠缺,甚至表现得呆板僵硬;
2、现有技术中一种将石质文物制作可移动装饰品、艺术品的方法,在实际操作时,所用的材料为树脂塑料等,大多配比单一、成品逼真度不够,且易导致整体质量问题,造成耐久度不足;
3、现有技术中一种将石质文物制作可移动装饰品、艺术品的方法,在操作时,难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复制效率低,流程繁琐,综合成本高,造成人力等资源浪费,流水线普及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石质文物制作可移动装饰品、艺术品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将石质文物制作可移动装饰品、艺术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1)三维数字化扫描田野、石窟、地下等目标石质文物,获取精准数据,再根据电脑成像,呈现石质文物原貌;(2)根据成像数据,电脑制膜、开模;(3)3D打印出模具模型;(4)用硅胶或其他模具材料,根据上述模型,制作出完成的标准模具。
优选的,所述:(1)在文物所在区域的山体取石,将其研磨,达到10~120 目;具体研磨石料分成3份:10~20目碎石、40~80目粗石粉和100~120目细石粉,以备下一步使用;(2)按照本方法所示的相应比例,将碎石研磨3种粒径,在制备复合材料中,有助于材料互相结合,从而增加制成品强度。
优选的,所述:用树脂等材料混合所述第2步所得研磨石料,制备所需复合材料,复合材料配比如下:树脂:密实剂:耐蚀剂:高效减水剂:活性矿物掺和料:10~20目碎石粉:40~80目粗石粉:100~120目细石粉=30:6:9:3:6:80:50:30。
优选的,所述将第3步制备的材料,倒进第1步制作的模具中,固化后取模,得到制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朴之原建筑肌理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朴之原建筑肌理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04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