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沟型A2/O脱氮除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0280.9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1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魏华;李华伟;蒋慧敏;王刚;梁栋;范慧慧;姚晓静;潘虹;张倩;王江宇;刘琼;王承宇;张超飞;薛小雷;李静;龚玉明;孙振威;潘栓宝;张肖;王新瑞;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9 | 代理人: | 关璐琪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a2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氧化沟型A2/O脱氮除磷系统,包括氧化沟,氧化沟内设有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以及好氧区,预缺氧区、厌氧区相互连通;缺氧区内被隔板分为顺次连通的缺氧流道一、缺氧流道二、缺氧流道三、缺氧流道四,缺氧流道四的末端与缺氧流道一的始端连通;好氧区被隔板分为顺次连通的好氧流道一、好氧流道二、好氧流道三、好氧流道四;缺氧流道一的始端、缺氧流道四的末端、好氧流道一的始端、好氧流道四的末端形成汇集区,汇集区处设有导流结构、集水井。本发明能够对氧化沟内的水流进行灵活控制,形成良性的内循环,提高TN去除率进而提高出水水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沟型A2/O脱氮除磷系统。
背景技术
A2/O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具有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其构筑物结构简单、水力停留时间短、污泥不易发生膨胀、设计运行经验成熟,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污水处理工艺之一。氧化沟池型,具有推流式流态的特征,使得溶解氧浓度在沿池长方向形成浓度梯度,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条件。将A2/O工艺与氧化沟工艺相结合的氧化沟型A2/O工艺有效发挥了A2/O工艺脱氮除磷与氧化沟工艺高效去除有机物的优点,具有建设投资少、处理成本低、出水水质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的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氧化沟型A2/O工艺利用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封闭沟渠内循环流动,形成好氧、缺氧区,将好氧、缺氧过程集中在一个池中完成,各部分用隔墙分开自成系统,采用无动力内回流系统形成好氧、缺氧的循环。在好氧区与缺氧区结合处存在多股水流的循环流动,即有好氧区末端至好氧区起始端形成的循环水流,也有缺氧区末端至缺氧区起始端形成的循环水流,同时还有好氧区至缺氧区形成的两区循环水流。在多方向水流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下,使得内回流系统难以控制,内回流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造成TN去除率较低,影响出水水质。
鉴于此,研究一种适用于氧化沟型A2/O工艺的内回流系统,以有效控制内回流量,提高TN去除率,保证出水达标,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氧化沟型A2/O脱氮除磷系统,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氧化沟型A2/O脱氮除磷系统,包括氧化沟,所述氧化沟内设有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以及好氧区,所述预缺氧区、厌氧区相互连通;所述缺氧区内被隔板分为顺次连通的缺氧流道一、缺氧流道二、缺氧流道三、缺氧流道四,缺氧流道四的末端与缺氧流道一的始端连通;所述好氧区被隔板分为顺次连通的好氧流道一、好氧流道二、好氧流道三、好氧流道四;缺氧流道一的始端、缺氧流道四的末端、好氧流道一的始端、好氧流道四的末端形成汇集区,所述汇集区处设有导流结构、集水井;所述导流结构使得缺氧流道四末端的污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被导流至缺氧流道一始端,另一部分被导流至好氧流道一始端,且进入缺氧流道一始端的流量大于进入好氧流道一始端的流量;所述导流结构使得好氧流道四末端的污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被导流至好氧流道一始端,另一部分被导流至集水井;氧化沟外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末端设有分别进入预缺氧区、厌氧区的分支管,厌氧区设有延伸至缺氧流道一始端的连接管,好氧好氧流道四末端设有延伸至位于氧化沟外二沉池内的排放管,所述二沉池底部设有延伸至预缺氧区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上设有污泥泵。
基于上述,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位于汇集区内的蝴蝶墙,所述蝴蝶墙的左右两侧均为弧形面,前后两侧均为平面,前侧平面设有向缺氧流道一延伸的L型墙,后侧平面设有向好氧流道一延伸的直线型墙,所述L型墙上设有用于将集水井内部分污水排入缺氧流道一的穿墙泵。
基于上述,所述穿墙泵的额定电压为380V,额定功率为25kw,额定流量为360L/min。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地说,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02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