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地下坑道群的抽水蓄能电站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0269.2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4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成志东;刘吉臻;曾军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邑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B13/06 | 分类号: | F03B13/06;F03B11/02;F03B3/18;E02B9/00;E02B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梁国平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地下 坑道 抽水 蓄能 电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下坑道群的抽水蓄能电站,包括在地表的上部水库和设置在地底的地下储水库,地下储水库与上部水库之间分别设置有引水通道和抽水通道,引水通道的一端连接至上部水库,另一端连接至地下储水库的上部;抽水通道的一端连接至上部水库,另一端连接至地下储水库的底部;引水通道中设置有发电装置,地下储水库中设置有抽水装置,抽水装置与抽水通道连通。在用电低谷期时将地下储水库的水抽至上部水库中,即将电能转换为重力势能进行存储;在用电高峰期时再将上部水库的水输入地下储水库进行发电从而输入电网以供使用。本申请中的抽水蓄能电站,在平地上也能够建成,摆脱了相关技术中水电站对高山地势的严重依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蓄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地下坑道群的抽水蓄能电站。
背景技术
现如今,水电站越来越常见。抽水蓄能是一种重要的储能方式,其原理是在用电低谷期时将水从下池水库抽到上池水库,将电能转化成重力势能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期将水从上水池释放到下水池发电。具有存储电能大、存储时间长、响应速度快、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但由于其对地势依赖严重,因此选址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地下坑道群的抽水蓄能电站,能够在现有的地下坑道群或在平地上向下挖掘坑道的基础上,进行抽蓄电站的设置,进而实现抽水蓄能的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地下坑道群的抽水蓄能电站,包括:
上部水库,设置在地面上;
地下储水库,设置在上部水库下方的地下岩土层中,所述地下储水库与所述上部水库之间分别设置有引水通道和抽水通道,所述引水通道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上部水库,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地下储水库的上部;所述抽水通道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上部水库,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地下储水库的底部;所述引水通道中设置有发电装置,所述地下储水库中设置有抽水装置,所述抽水装置与所述抽水通道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地下坑道群的抽水蓄能电站,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地面上设置有上部水库,在上部水库下方的岩土层中设置有地下储水库,上部水库与地下储水库之间存在地势差。地下储水库与上部水库之间分别连接有引水通道和抽水通道,通过引水通道将上部水库的水输入地下储水库中,通过抽水通道能够将地下储水库的水抽至上部水库。在用电低谷期时将地下储水库的水抽至上部水库中,即将电能转换为重力势能进行存储;在用电高峰期时再将上部水库的水输入地下储水库进行发电,即将重力势能转换为电能,从而输入电网以供使用。本申请中的基于地下坑道群的抽水蓄能电站,在平地上也能够建成,摆脱了相关技术中水电站对高山地势的严重依赖。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引水通道中邻近所述上部水库的一端设置有电控水闸。电控水闸的设置,使得能够根据实际的用电情况来控制上部水库输入至地下储水库的水流量,不造成浪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部水库包括第一上库和第二上库,所述引水通道与所述第一上库连接,所述抽水通道连通至所述第二上库。将引水通道和抽水通道分别接通第一上库和第二上库,从而对发电和抽水两个过程分开管理,使得管理更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抽水通道中设有抽水管道,所述抽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抽水装置连接,另一端沿着所述抽水通道向上延伸,并连通至所述第二上库的上方。抽水管道接通至第二上库的上方,避免直接将抽水通道连接至第二上库中部或底部时,由于水压原因导致无法抽水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抽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地下储水库的底部。将抽水装置安装在地下储水库的底部,使得在地下储水库中更容易地将水抽至上部水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抽水装置为高扬程潜水泵。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电装置为水轮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邑大学,未经五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02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