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野生白蚁巢培养乌灵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0069.7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7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清藻;张天广;张天文;张艮 | 申请(专利权)人: | 泸州市政虎白蚁防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K67/033;A23K50/90;A23K10/3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一叶知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7 | 代理人: | 刘洪雨 |
地址: | 646100 四川省泸州***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野生 白蚁 培养 乌灵参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乌灵参培养技术领域,公开了利用野生白蚁巢培养乌灵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存放室,在存放室内放置若干容器;S2:野外挖取原生蚁巢,原生蚁巢为黑翅白蚁的蚁巢,并将原生蚁巢放置于容器中;S3:向原生蚁巢中投入黑翅白蚁,并进行人工饲养黑翅白蚁;S4:向容器中洒水,以维持原生蚁巢的湿度;S5:在容器上覆盖薄膜并且将容器封闭,调节好存放室内的温度和湿度;S6:培养15天以后观察容器内乌灵参生长情况。本发明方法简单,可利用原生蚁巢对乌灵参进行培养,降低乌灵参的培育成本,并对原生蚁巢进行利用,且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乌灵参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野生白蚁巢培养乌灵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隶属于真菌界,子囊菌门,子囊菌亚门,纲,亚纲,炭角菌目,炭角菌科,炭角菌属。黑柄炭角菌是生长在白蚁的废巢中,白蚁巢中间空隙会形成菌核,俗称乌灵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乌灵参作为一种药用菌,具有健脾除湿、镇静安神、补气固肾、养血等功效,可治疗脾虚食少、产后及手术后失血过多、产后乳少、胃下垂、疝气、心肾不交型心悸、失眠、神经衰弱、抑郁及小儿惊风、跌打损伤等症,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功效,其养生功能优于其他菌类产品,极具药用价值。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 110663454 A,一种乌灵参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A、乌灵参菌种制备:取新鲜乌灵参经灭菌、切去内部组织接入菌种分离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组织萌发,纯化1~3次基因检测后即得到目标物乌灵参菌种;B、乌灵参液体菌种制备:将乌灵参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得到目标物乌灵参液体菌种;C、乌灵参栽培步骤:将乌灵参液体菌种进行液体接种,经栽培培养至乌灵参成熟,进行采摘;所述的菌种分离固体培养基的原料包括去皮土豆、先乌灵参、葡萄糖、琼脂粉、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维生素B;所述的液体培养基的原料包括去皮土豆、葡萄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维生素B,该培养方法复杂,且培养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方法简单的乌灵参培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利用野生白蚁巢培养乌灵参的方法,以降低乌灵参的培养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利用野生白蚁巢培养乌灵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存放室,在存放室内放置若干容器,并对存放室和容器进行消毒处理;
S2:野外挖取原生蚁巢,原生蚁巢为黑翅白蚁的蚁巢,并将原生蚁巢放置于容器中;
S3:向原生蚁巢中投入黑翅白蚁,并进行人工饲养黑翅白蚁;
S4:向容器中洒水,以维持原生蚁巢的湿度;
S5:在容器上覆盖薄膜并且将容器封闭,调节好存放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S6:培养15天以后观察容器内乌灵参生长情况。
进一步,S2中,原生蚁巢距离容器开口高度为5cm~8cm。
有益效果:原生蚁巢与容器开口具有一定的高度,以预留乌灵参的生长空间。
进一步,S3中,黑翅白蚁饲养方式为:将松木、红樟、大叶安、青冈木、黄荆、竹、玉米杆、高粱杆和棉花籽的混合物进行粉碎,再将粉碎后的混合物投喂黑翅白蚁。
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利用松木、红樟、大叶安、青冈木、黄荆、竹、玉米杆、高粱杆和棉花籽来诱导黑翅白蚁的排,并且结合黑翅白蚁的分泌物(主要为蚁酸),经过黑翅白蚁排泄物以及蚁酸的作用,产生活跃真(产生菌丝或菌绒),菌丝或菌绒获取原生蚁巢中的有机物,到一定程度形成菌索或菌核,菌索首先从原生蚁巢破出,出原生蚁巢部分即为子实体,以生长成为乌灵参。
进一步,S4中,每千克原生蚁巢洒水100g~20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泸州市政虎白蚁防治有限公司,未经泸州市政虎白蚁防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00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