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桃粕抗炎肽FPY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9708.8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1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任迪峰;尹玉茜;曾宪坤;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5/087 | 分类号: | C07K5/087;A61K38/06;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桃 粕抗炎肽 fpy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食品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自核桃粕酶解产物的抗炎肽及其应用。所述抗炎肽的氨基酸序列为:Phe‑Pro‑Tyr,简称FPY。本发明从核桃粕中酶解制备了抗炎多肽,采用超滤、葡聚糖凝胶色谱进行纯化,经LC‑MS/MS鉴定多肽序列,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抗炎活性片段,针对打分较高的多肽进行人工合成并验证了其抗炎活性,发现FPY具有抗炎活性,对四种炎性介质(NO、TNF‑α、IL‑6、IL‑1β)生成量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率。分子对接结果表明,FPY与iNOS之间主要通过π‑π堆积、烷基键、π‑烷基键以及氢键相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自核桃粕酶解产物的抗炎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慢性炎症引发的各种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炎症诱导物通过免疫细胞中存在的各种传感器引发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然后通过几种信号通路触发炎症反应。炎性介质是指在炎症发生过程中由免疫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的能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按照生化特性可分为七类:血管活性胺、血管活性肽、脂质介质、补体成分片段、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蛋白水解酶(Medzhitov,2008)。按来源可以分为两类,即细胞源性炎性介质和血浆源性炎性介质,炎性介质不但参与炎症反应,同时具有致炎作用,在炎症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常见的炎性介质主要包括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花生四烯酸、细胞因子、补体等。
NO属于细胞源性炎性介质,其在机体的信号转导中充当第二信使,参与机体的正常生理和炎症反应过程。NO由一氧化氮合酶(NOS)产生,NOS属于神经系统,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神经元型NOS(nNOS又称NOS1)和内皮型NOS(eNOS又称NOS3)在机体正常状态下表达,有组合表达能力且在体内分布广泛;顾名思义,诱导型NOS(iNOS又称NOS2)只有在细胞损伤后诱导表达,在静息细胞中不表达。正常状态下,nNOS和eNOS的组合表达由钙信号激活,在钙信号动力学中,酶的激活快速而短暂,因此NO的产生少而短暂,少量的NO对机体有益,可有效促进机体免疫,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而iNOS通常不被钙信号激活,一旦表达发生就会持续激活,当机体受到刺激后,脂多糖(LPS)或细胞因子诱导iNOS大量表达,进而持续大量的产生NO,损害健康。一方面,大量NO可引起血管扩张,导致机体血压降低,血流减慢,引发机体微循环障碍;另一方面,过多的NO可与超氧阴离子互作,产生大量剧毒的过氧亚硝酸盐阴离子,导致机体氧化损伤。
细胞因子是细胞受到刺激后释放的一类小分子蛋白,生物活性广泛,参与炎症反应的各个阶段。按作用可以分为促炎细胞因子以及抗炎细胞因子。常见的促炎细胞因子包括TNF-α、IL-6、IL-1β等,主要由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生成,在炎症反应中具有激活内皮细胞和诱导急性炎症反应等作用。抗炎细胞因子包括IL-4、IL-10、IL-11等,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中促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生成,发挥抗炎作用。
炎症模型主要包括体外细胞模型和体内动物模型,体外模型中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株模型最为常见,LPS与RAW264.7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后,小鼠巨噬细胞转换为M1型,可通过分泌多种炎症介质来诱导相应的炎症信号通路(如NF-κB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激活,激活的炎症通路反过来刺激炎性介质的产生,协调控制炎症的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97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轴切割装备
- 下一篇:消声管、排气降噪结构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