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吸收高性能纳米纤维机织肌腱补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9225.8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8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吴韶华;刘蛟;陈韶娟;马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D03D25/00 | 分类号: | D03D25/00;D03D15/33;D03D15/50;D03D13/00;D03D9/00;D03D15/292;D03D15/283;A61L27/18;A61L27/20;A61L27/22;A61L27/24;A61L27/58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李红丽;孙俊业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性能 纳米 纤维 机织 肌腱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吸收高性能纳米纤维机织肌腱补片,所述肌腱补片由经纱和纬纱机织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构成肌腱补片的纵向,所述经纱构成肌腱补片的横向;所述经纱为可生物降解微米纤维纱线或可生物降解纳米纤维纱线,纬纱为可生物降解纳米纤维纱线;所述可生物降解纳米纤维纱线是由采用静电纺纱技术得到具有取向纳米纤维加捻而形成的加捻初纱,然后再通过对加捻初纱进行热牵伸处理而制备得到的纯加捻纳米纤维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高性能纳米纤维机织肌腱补片,其特征是:所述可生物降解纳米纤维纱线由可生物降解天然高聚物、合成高聚物或者多种高聚物混合物加工而成;所述天然高聚物为丝素蛋白、明胶、胶原、透明质酸、壳聚糖、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合成聚合物为聚左旋乳酸、聚-L-丙交酯-己内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羟基乙酸、聚羟基丁酸酯、羟基丁酸酸共聚酯、聚对二氧环己酮中的一种、几种或者多种单体形成的共聚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高性能纳米纤维机织肌腱补片,其特征是:所述可生物降解微米纤维纱线为聚乳酸微米纤维纱线、壳聚糖微米纤维纱线、胶原微米纤维纱线、明胶微米纤维纱线、聚己内酯微米纤维纱线、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米纤维纱线、丝素蛋白微米纤维纱线、聚对二氧环己酮微米纤维纱线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高性能纳米纤维机织肌腱补片,其特征是:所述肌腱补片的长度为10-150mm,宽度为0.5-150mm,所述肌腱补片的经、纬纱线密度包括但不限制于60根/10cm×90根/10cm、63根/10cm×150根/10cm、138根/10cm×238根/10cm、67根/10cm×467根/1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高性能纳米纤维机织肌腱补片,其特征是:所述肌腱补片的外观包括但不限制于条带状、圆索状、多层叠合状。
6.一种可吸收高性能纳米纤维机织肌腱补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配置天然高聚物、合成高聚物或者多种高聚物混合物纺丝液;
(2)将步骤(1)得到的纺丝液载入双储液器中,分别由推进装置控制向双喷丝头进行输送,向双喷丝头分别加上正负电场,向中间的金属圆盘和空心金属杆喷射纳米纤维,得到取向纳米纤维,金属圆盘旋转将取向纳米纤维加捻形成初纱,经由初纱辊初牵伸后,进行热牵伸处理,最后由收集辊接收,获得可生物降解纳米纤维纱线;
(3)通过纺织织造技术中的机织工艺将步骤(2)制得的可生物降解纳米纤维纱线作为经纱或纬纱进行织造,或者以可生物降解微米纤维纱线作为经纱,以步骤(2)制得的可生物降解纳米纤维纱线作为纬纱进行织造,得到可吸收高性能纳米纤维机织肌腱面料;
(4)裁剪,将步骤(3)制得的可吸收高性能纳米纤维机织肌腱面料按所需尺寸进行裁剪,最终制得可吸收高性能纳米纤维机织肌腱补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吸收高性能纳米纤维机织肌腱补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纺丝液的质量浓度百分比为0.1-5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吸收高性能纳米纤维机织肌腱补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供液速度为0.1-100ml/h,双喷丝头施加的电压为1-100Kv,两喷头的间距为5-100cm,金属圆盘与空心金属杆的间距为1-50cm,金属圆盘旋转速度为50-5000rpm/min。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吸收高性能纳米纤维机织肌腱补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骤(2)中,采用热牵伸装置进行热牵伸处理,牵伸温度设置为40-50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吸收高性能纳米纤维机织肌腱补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配制纺丝液的溶剂包括但不限制于六氟异丙醇、三氟乙醇、二氯甲烷、三氟乙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922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