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段式新型防夹条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58948.6 | 申请日: | 2021-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4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鑫;王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荣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仓荣南密封件科技有限公司;吉尔泰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武汉宜南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F15/44 | 分类号: | E05F15/4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璀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67 | 代理人: | 程琼胤 |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段式 新型 防夹条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多段式新型防夹条,包括三段防夹条本体,三段所述防夹条本体挤压产生的电阻通过导线并联连接有用于监测所述防夹条本体挤压状态的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本体电阻,所述本体电阻两端通过导线连接有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与汽车ECU连接。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可以实现整个尾门的防夹功能,当任意一段有异物时,会对防夹条本体产生压力,进而使产品内部铜丝接触,通过回路电阻阻值的变化引起电流的变化将变化的信号传递给系统的ECU,使尾门停止关闭或回弹,实现防夹功能,另外采用多段式设计,有效地避免了尾门防夹条弯折角度的限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段式新型防夹条。
背景技术
以前汽车普遍采用手推的方式使汽车尾门,现今轿车很多都安装了电动尾门。通过电动尾门的运用,一方面减轻了驾驶员和乘客的劳动强度,操作方便;另一方面电动尾门容易造成夹伤乘客事故的发生。汽车电动尾门具备防夹功能已是一种趋势。当汽车尾门关闭时遇到障碍物(如手、头等)时可以自动停止,从而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但是现有技术中,汽车尾门防夹条主要是一段,对于弯折角度的限制很大,不能适应弯折角度很小的造型结构,所以不能布置到整个尾门,只选取尾门中的一部分增加防夹功能,存在一定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段式新型防夹条,解决尾门防夹条安装时弯折角度限制的问题,提升汽车尾门防夹功能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段式新型防夹条,包括三段防夹条本体,三段所述防夹条本体挤压产生的电阻通过导线并联连接有用于监测所述防夹条本体挤压状态的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本体电阻,所述本体电阻两端通过导线连接有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与汽车ECU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防夹条本体包括感应条以及与所述感应条密封连接的密封接角,所述密封接角底面上设置有胶带,所述感应条与所述密封接角之间设置有弹性活动腔,所述弹性活动腔内平行设置有两根铜丝,且两根所述铜丝通过导电胶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感应条以及所述密封接角内侧。
进一步的,两根所述铜丝挤压接触后形成回路电阻,且所述回路电阻通过铜带压接的方式与所述本体电阻并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电阻设置为1000~10000Ω,所述回路电阻不大于100Ω。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条采用导电胶、绝缘密实橡胶制成,所述密封接角采用绝缘密橡胶制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多段式新型防夹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多段式新型防夹条的防夹条本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多段式新型防夹条的电路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多段式新型防夹条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发明,而仍然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段式新型防夹条,包括三段防夹条本体1,三段所述防夹条本体1挤压产生的电阻通过导线并联连接有用于监测所述防夹条本体1挤压状态的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本体电阻2,所述本体电阻2两端通过导线连接有连接插头3,所述连接插头3与汽车ECU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荣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仓荣南密封件科技有限公司;吉尔泰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武汉宜南橡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荣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仓荣南密封件科技有限公司;吉尔泰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武汉宜南橡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89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