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油污泥协同工业固废制备陶粒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8104.1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7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宋传京;田洋;饶思尚;温武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星河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8/06 | 分类号: | C04B38/06;C04B33/13;C04B33/132;C04B35/6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王建成;谭雪婷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油 污泥 协同 工业 制备 陶粒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泥协同工业固废制备陶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焚烧飞灰水洗脱盐、脱油洗涤液的制备、脱油污泥的制备、混合生料的制备、生料球制备、生料球高温焙烧、生料球降温冷却、得到陶粒产品;本发明技术方案实现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物无害化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油污泥协同工业固废制备陶粒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是指在石油开采、运输、储存、炼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由碳氢化合物、油、水、泥、砂等物质形成一种油包水(O/W)或水包油(W/O)型的含油固体废物。一般情况下,含油污泥的含油量一般在10%~40%之间,含水率大约为40%~90%之间,固体物质含量约在5%~50%之间。因其油含量和水含量不同,在常温常压状态下,油泥具有可流动性和不可流动性两种宏观状态。
据统计,我国年产油泥约380万吨,约有23万~111万吨油品沉积其中。若含油污泥中的油品不能有效回收利用,这势必是对石油资源的浪费。但含油污泥中油泥中含有以汞、银、铜等重金属、无机盐类为主的无机污染物;以苯系物、酚类、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等为主的有机污染物;相互寄生,体型微小又携带病原体的细菌一类微生物。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单(HW-08),必须按照危险废物无害化工艺处理。因此,如何妥善的对含油污泥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是环境界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
申请号201610502806.X《一种利用油泥与固废共资源化制备轻质陶粒的方法》将油泥脱水减量化处理后与煤气化、煤液化及煤油汞共炼残渣经混合、造粒、煅烧后得到轻质陶粒。申请号201811089820.7《一种利用油泥与废土制备建筑陶粒的方法》将油泥与废土堆腐后的混合物制备得到建筑陶粒。申请号201310166415.1《一种利用含油污泥生产的烧结膨胀型轻质陶粒及制造方法》将油泥和其它固废(建筑废渣土、废弃节能灯废渣、锅炉废渣及木材加工废渣等)为原料与专业添加剂混合,制得轻质陶粒。由于固体废弃物的成分比较复杂,且单一废渣的成分大多无法满足生产陶粒或高强陶粒的组分要求。因此,相关研究者将油泥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固废或原料进行配料、制备陶粒。但上述方法基本上只是将油泥和其它固废进行配伍研究,使混合物组分满足陶粒生产要求,并未考虑到污泥中组分对陶粒生产过程的影响,如油泥中的石油烃及有机污染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的尾气问题(SO2、二噁英等)。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含油污泥协同工业固废制备陶粒的方法,旨在实现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含油污泥协同工业固废制备陶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一定质量的焚烧飞灰与水配置成液固比为2mg/L~5mg/L的浆料,并进行水洗反应,固液分离得到滤液和滤渣:
S2:在步骤S1中的滤液内,加入表面活性剂或助剂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配置成浓度5g/L~20g/L的脱油洗涤液;
S3:在一定质量的含油污泥内加入步骤S2中的脱油洗涤液,液固比为5~10:1,加热至50℃~90℃,进行化学调质脱油,得到脱油污泥,;
S4:在步骤S3得到的脱油污泥中,加入步骤1中的滤渣或工业固废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加入一定量水,得到含水率在30%~60%的混合生料;
S5:采用预湿盘式成球法或湿法塑性造粒法,将步骤S4中的混合生料制成粒径8mm~15mm的生料球;
S6:将步骤S5的生料球送至回转窑中焙烧,依次通过低温段400℃~600℃和高温段1100℃~1200℃进行预热干燥和高温烧结,且预热停留时间和烧结停留时间设置为20min~6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星河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星河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81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