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涵道转静子结构转子叶片动态间隙测量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57735.1 | 申请日: | 2021-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0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莹;王继业;王坤;郑海亮;苏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B21/16 | 分类号: | G01B2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郭鹏鹏 |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涵道转静子 结构 转子 叶片 动态 间隙 测量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涵道转静子结构转子叶片动态间隙测量结构,包括:外侧静子机匣,其上开设有外侧静子机匣测量孔;内侧静子机匣,位于外侧静子机匣内侧;多个静子叶片,在外侧静子机匣、内侧静子机匣之间沿周向分布;转子机匣,位于内侧静子机匣内侧;多个转子叶片,在转子机匣内沿周向分布;间隙测量传感器;支管,一端设置间隙测量传感器的探头,另一端引出间隙测量传感器的引线,其设置探头的一端依次穿过外侧静子机匣测量孔、内侧静子机匣测量孔,将探头压入转子机匣测量孔;测量压紧帽,其上具有引线孔,螺接在外侧静子机匣测量孔中,压紧支管引出引线的一端,使支管设置探头的一端抵靠在转子机匣外壁;引线自引线孔引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多涵道转静子结构转子叶片动态间隙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涵道转静子结构转子叶片动态间隙测量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中存在如多涵道转静子结构,一个具体的多涵道转静子结构中包括外侧静子机匣、位于外侧静子机匣内的内侧静子机匣、位于内侧静子机匣内的转子机匣,其中,外侧静子机匣、内侧静子机匣间沿周向分布有多个静子叶片,转子机匣内沿周向分布有多个转子叶片。
在发动机试验中,需要对上述多涵道转静子机匣结构中转子叶片动态间隙进行测量,当前的测量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1)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难以组装;
2)进行测量时,易发生工质泄露,测量结束后,缺少可靠的封堵措施,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3)以悬臂式支撑间隙测量传感器探头,难以对间隙测量传感器探头、转子叶片叶尖部位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且易发生振动,影响测量精度;
4)需要在外侧静子机匣、内侧静子机匣、转子机匣打孔,削弱外侧静子机匣、内侧静子机匣、转子机匣的刚度。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涵道转静子结构转子叶片动态间隙测量结构,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涵道转静子结构转子叶片动态间隙测量结构,包括:
外侧静子机匣,其上开设有外侧静子机匣测量孔;
内侧静子机匣,位于外侧静子机匣内侧,其上开设有内侧静子机匣测量孔;
多个静子叶片,在外侧静子机匣、内侧静子机匣之间沿周向分布;
转子机匣,位于内侧静子机匣内侧,其上开设有转子机匣测量孔;
多个转子叶片,在转子机匣内沿周向分布,叶尖部位正对转子机匣测量孔;
间隙测量传感器;
支管,一端设置间隙测量传感器的探头,另一端引出间隙测量传感器的引线,其设置探头的一端依次穿过外侧静子机匣测量孔、内侧静子机匣测量孔,将探头压入转子机匣测量孔;
测量压紧帽,其上具有引线孔,螺接在外侧静子机匣测量孔中,压紧支管引出引线的一端,使支管设置探头的一端抵靠在转子机匣外壁;引线自引线孔引出。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多涵道转静子结构转子叶片动态间隙测量结构中,外侧静子机匣外壁具有环形凸出,该环形凸出环绕外侧静子机匣测量孔。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多涵道转静子结构转子叶片动态间隙测量结构中,转子机匣外壁具有环形凸出,该环形凸出环绕转子机匣测量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77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物饲料喂养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海上风电钢结构阴极保护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