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7420.7 | 申请日: | 2021-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8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蔡锦祥;黄秀声;蔡东孟;张雄高;黄种衍;蔡荣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一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B79/02;A01G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乾诚五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42 | 代理人: | 付晓青;杨玉荣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红象草 种植 体系 改良 土壤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为以一方格田地为基准,采用成熟的红象草,将其带有腋芽的茎节作为初耕种苗,初耕种苗以条播的方式进行扦插种植;初耕种苗在第一年生长期正常生长刈割,在第二年生长期,待植株成长至3‑4m高时,选取无病虫害的茎节作为备选种苗,并对其余植株进行收割;精细整地,清除杂草,然后翻耕土壤将所述初耕种苗留下的根系打碎,让其在土壤中腐熟;待土壤腐熟后,将备选种苗以田字排列进行扦插种植,被分隔开的四片区域选种其他作物;备选种苗生长成熟后作为初耕种苗使用,进行循环种植,不仅牢固地锁住水分和泥土,还有效补充土壤养分,以达到通过对红象草的种植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中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农业由于长期保持复种、连作,过量施用化肥的种植习惯,导致土壤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造成水土流失现象,出现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生产能力下降,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匮乏或贫富不均,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层变浅,结构变差等问题,进而导致种植作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差。而红象草为直立丛生的禾本科草本多年生植物,其生长快速,根系发达,红象草密集的根系三个月即覆盖地表形成须根网络,深达三米,牢固地锁住水分和泥土,固土力极强,防止水土流失,并且红象草新陈代谢旺盛,代谢后的根是极好的有机质,利于土壤土质改良,还可用于饲喂牛、羊、猪、鹅、兔等草食畜禽和草鱼。因此,红象草的种植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用来改良土壤结构,缓解土壤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以一方格田地为基准,采用成熟的红象草,将其带有腋芽的茎节作为初耕种苗,所述初耕种苗以条播的方式进行扦插种植;步骤2):所述初耕种苗在第一年生长期,植株成长15天后追施富硒复合肥,并在每次刈割后松根除杂草并追肥;步骤3):所述初耕种苗在第二年生长期,待植株成长至3-4m高时,选取无病虫害的茎节作为备选种苗,并对其余植株进行收割;步骤4):精细整地,清除杂草,然后翻耕土壤将所述初耕种苗留下的根系打碎,让其在土壤中腐熟;步骤5):待土壤腐熟后,将所述备选种苗以田字排列进行扦插种植,被分隔开的四片区域选种其他作物;步骤6):所述备选种苗成长至3-4m高时,选取其带有腋芽的茎节作为步骤1)中的初耕种苗,重复步骤1)至步骤5),以达到通过对红象草的种植改良土壤结构的目的。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扦插种植所述初耕种苗前,将土壤耕深30cm以上,并保持土壤湿润。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初耕种苗以株行距40cm×60cm进行扦插种植,所述备选种苗以株距为30cm进行扦插种植。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所述初耕种苗和所述备选种苗在扦插种植时与地面成45°角斜插于土壤中,入土10cm。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在翻耕土壤将所述初耕种苗留下的根系打碎的同时在土壤表面均匀撒入凹凸棒土。
作为对本发明所述的通过红象草种植体系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在翻耕土壤将所述初耕种苗留下的根系打碎的同时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kg及20~35kg钙镁磷肥做基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一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一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74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