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口径降水疏不干地层水平增压长井疏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7097.3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何世鸣;李江;郭党生;周与诚;郁和坤;陈辉;黄鑫峰;贾城;梁成华;司呈庆;梁德周;王海宁;洪伟;岳忠杰;郭跃龙;陈鹏;张宝河;杜高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材地质工程有限公司;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径 降水 不干 地层 水平 增压 长井疏干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大口径降水疏不干地层水平增压长井疏干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基坑的施工位置,确定各粘土层及砂土层的位置,利用跟管钻机在所述砂土层内水平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植入水平井,所述水平井位于所述粘土层与所述砂土层交界处偏上一点,所述水平井包括疏水管及风管,所述疏水管与所述风管位于同一标高,所述风管位于两个所述疏水管之间,所述风管与空压机气管连接,进行充气增压,便于所述含水地层中的水向所述疏水管内集结,所述基坑侧壁的所述粘土层内设置土钉或预应力锚索,本发明定位精准,针对性强及奏效快,可以缓冲因成孔、出水造成对基坑周围环境沉降变形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口径降水疏不干地层水平增压长井疏干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北方地区以北京为例大部分建筑工程基坑降水多采用轻型井点、管井降水方法,深大基坑富水地层轻型井点也不再适用,几乎管井降水“一法独大”,似乎成了万能降水方法,由于降水井设计施工或维护不善造成基坑降水不理想,甚至造成锚杆或复合土钉墙失效导致支护体系失效,更有甚者造成周围环境破坏,周围建构筑物开裂甚至倒塌,后果严重。例如北京京奥大厦基坑,由于降水效果不好导致复合土钉墙控制变形不好,进而导致东侧16层住宅楼电梯只能上到15层,后来鉴定为危房;南侧6层住宅楼更是在基坑坍塌后半个单元悬空,居民不能进家,最后两栋住宅楼全部拆除。再比如北京九章大厦地库案例,基坑支护采用桩锚支护,降水井管井由于场地限制布置在两护坡桩之间,未能起到控制地下水的作用,在一场大雨后基坑倒塌,南侧6层住宅楼下塌空,居民不能进家,全部安排住酒店,最后将整个已打完底板的地库全部填掉,地库项目取消。在这个事故当中,降水井的设计施工维护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这类案例可以说比比皆是。
尤其在遇到砂层或砂卵石层与黏性土地层互层时,管井降水效果差的现象更明显,由于黏性土层托着含水层,就导致管井降水效果不好,抽水井水位很低,可是边坡上还是有很多水,不仅对支护挖土施工带来麻烦,土钉锚杆成孔费时费事,承载力也大打折扣,土方在挖运时不得不采取坑内排水,有时不得不外运“泥巴”,还直接影响基坑周围环境。这就是俗称的“疏不干地层”。现在的通用做法是在边坡上插疏水管,用洛阳铲或钻机成孔0.5~1.0m,放置一根带花眼的塑料管,管内填些石屑,这种做法在水很小时有时是有效果的,但大部只是“治表不治里”,治标不治本,效果极为有限,甚至几乎无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口径降水疏不干地层水平增压长井疏干方法,定位精准,针对性强及奏效快,可以缓冲因成孔、出水造成对基坑周围环境沉降变形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口径降水疏不干地层水平增压长井疏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基坑的施工位置,确定各粘土层及砂土层的位置,所述砂土层内有含水层,利用跟管钻机在所述砂土层内水平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抽出内管,植入水平井,之后抽出套管;
步骤2、所述水平井位于所述粘土层与所述砂土层交界处偏上一点,使得整个水平井处于含水层之中,所述水平井包括疏水管及风管,所述疏水管及所述风管的孔口周围径向10-20cm进行封堵;
步骤3、所述基坑侧壁的所述粘土层内设置土钉或预应力锚索,所述水平井在所述基坑的侧壁上与所述土钉或所述预应力锚索纵向对齐,所述水平井的深度与所述土钉或所述预应力锚索等长,保证所述土钉或所述预应力锚索全长范围内不因土层含水率高而使侧摩阻力折减从而导致承载力折减。
步骤4、所述疏水管与所述风管位于同一标高,所述风管位于两个所述疏水管之间,保证所述风管处于含水层中,所述风管通过变径接头与空压机气管连接,对所述含水层进行充气增压,便于所述含水地层中的水更快向所述疏水管内集结,所述疏水管将管内的水排入集水沟,汇集于集水井抽排出去,保证基槽内干作业,同时也由于空气的增压能抵消部分沉降变形,对周围环境控制沉降变形有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材地质工程有限公司;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未经北京建材地质工程有限公司;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70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