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能下垂补偿模块稳定性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6375.3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6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杨沛豪;柴琦;兀鹏越;寇水潮;高峰;孙梦瑶;郭新宇;王小辉;薛磊;张立松;贺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8 | 分类号: | H02J3/48;H02J3/50;H02J3/2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垂 补偿 模块 稳定性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下垂补偿模块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1)建立储能逆变装置功率传输方程;2)将步骤1)储能逆变装置功率传输方程进行化简;3)引入下垂系数,得到储能有功‑角频率,无功‑电压下垂控制方程;4)在步骤3)中传统下垂控制方程中增加角频率、电压补偿模块,得到新的下垂控制方程;5)步骤2)得到的储能逆变装置功率传输化简方程和步骤4)得到的角频率、电压补偿模块进行线性化处理;6)分析步骤5)角频率、电压补偿模块进行线性化模型,定义系统状态量,得到系数矩阵;7)分析步骤6)得到的系数矩阵,验证储能下垂补偿模块稳定性。本发明多所提出的电压、角频率补偿模块建立小信号模型,分析其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下垂补偿模块稳定性分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在储能逆变装置下垂控制中引入电压、角频率补偿模块,进一步的分析补偿模块稳定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网容量不断增加,区域电网结构变的复杂,由光伏、风电等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点组成的微网,由于其低惯性、低阻尼特性,势必会对大电网的频率稳定性造成影响。储能单元作为可以灵活充放电的电源,能够实现在电网中动态吸收、释放能量,且因为其响应快速、控制灵活,在维持电网电压稳定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在储能逆变装置控制系统中,大多采用PQ下垂控制和恒压恒频(V-f)控制。传统下垂控制策略通过模拟传统同步发电机的下垂特性,对逆变装置输出有功-频率、无功-电压进行独立解耦控制。但在储能逆变装置控制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线路阻抗分布不均匀、输出压降非线性等问题,这就会导致功率存在分配误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下垂补偿模块稳定性分析方法,在储能逆变装置采用有功-角频率,无功-电压下垂控制方案,进一步的在下垂控制中引入电压、角频率补偿模块并分析补偿模块的稳定性。
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储能下垂补偿模块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储能逆变装置功率传输方程;
2)根据储能逆变装置内部参数性质,将步骤1)储能逆变装置功率传输方程进行化简;
3)根据步骤2)储能逆变装置功率传输化简方程,引入下垂系数,得到储能有功-角频率,无功-电压下垂控制方程;
4)在步骤3)中传统下垂控制方程中增加角频率、电压补偿模块,得到新的下垂控制方程;
5)步骤2)得到的储能逆变装置功率传输化简方程和步骤4)得到的角频率、电压补偿模块进行线性化处理;
6)分析步骤5)角频率、电压补偿模块进行线性化模型,定义系统状态量,得到系数矩阵;
7)分析步骤6)得到的系数矩阵,验证储能下垂补偿模块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1)建立储能逆变装置功率传输方程:
其中:Rf、Xf为滤波电路电阻值及感抗值;Ui为储能逆变装置交流侧电压;U0为网侧电压;δ为功角差。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2)的具体实现方法为:根据储能逆变装置内部参数性质:Rf<<Xf,将步骤1)储能逆变装置功率传输方程进行化简: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3)的具体实现方法为:根据步骤2)储能逆变装置功率传输化简方程,引入下垂系数,得到储能有功-角频率,无功-电压下垂控制方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63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