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分网络、移相装置与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4622.6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05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江文;苏国生;黄明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18 | 分类号: | H01P1/18;H01Q3/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利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73 | 代理人: | 王增鑫 |
地址: | 5107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装置 天线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分网络、移相装置与天线,所述移相装置包括介质移相器及功分网络,功分网络包括共点端、于共点端两侧对称布置的导体枝节以及在两侧导体枝节末端形成的两个独立端,所述共点端用于接收外部信号,两个独立端分别用于向两个移相传输线馈入所述外部信号,每个导体枝节包括与另一导体枝节的相应对称部分共同围成具有缺口的包围空间的第一枝节,以及自该第一枝节末端拐弯走线至所述包围空间所限定的范围之内的第二枝节;功分网络布置于介质移相器所具有的金属腔体的固定面所限定的投影范围之内。包围空间限定了功分网络的延伸覆盖范围,从而控制整个功分网络的覆盖面积,以此实现功分网络、移相装置乃至其所应用的天线的小型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相装置与配置了所述移相装置的天线以及一种功分网络。
背景技术
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传输时延、传输速率、稳定性及系统容量等性能有了更高的需求,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应运而生。目前,不断建设中的5G通信网络已逐渐成熟并投入了商用,移动通信基站天线作为通信中信号收发的主要载体,其性能直接影响着通信网络的整体性能和用户的感知体验,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电调天线时覆盖网络的关键设备,移相装置又是电调天线的核心器件。电调天线通过移相装置调节辐射阵列中每个辐射单元的相位分布,以改变天线主波束下倾角,从而改变天线的辐射覆盖范围并改善区域内通信质量。
电调天线在其天线反射板正面上大规模布置辐射阵列,移相装置布置于天线反射板反面,为节省天线反射板反面的电气元件布置空间,需要将移相装置小型化,以便天线反射板反面可布置更多的电气元件且便于电调天线布线。
目前,业内为实现移相装置小型化,通常将移相装置的移相器的容纳各种电器元件的金属腔体制作的更为扁平,从而达到将移相装置小型化的目的。但是移相器仅仅是移相装置的其中一个部件,移相装置还包括功分网络,移相器设置于介质板的反面,功分网络设置于介质板的正面。由于天线频率越来越高,尺寸越来越小,使得移相器不得不小型化才能满足空间设计要求。
参见图1,图1展示了普通的移相装置的功分网络80的延伸覆盖路径,81为移相装置的移相器的金属腔体于介质板正面的投影81。由此,可知金属腔体的长度方向与介质板的长度方向同向,而功分网络80沿金属腔体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功分网络80的宽度与长度远大于金属腔体的宽度。从而导致功分器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功分网络布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的移相装置。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分网络,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
适于于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适应于本发明的首一目的而提供一种移相装置,包括介质移相器及功分网络,所述介质移相器具有至少一对移相传输线及用于改变流经该对移相传输线的信号的相位的夹持活动机构;
所述功分网络包括共点端、于共点端两侧对称布置的导体枝节以及在两侧导体枝节末端形成的两个独立端,所述共点端用于接收外部信号,两个独立端分别用于向两个移相传输线馈入所述外部信号,每个导体枝节包括与另一导体枝节的相应对称部分共同围成具有缺口的包围空间的第一枝节,以及自该第一枝节末端拐弯走线至所述包围空间所限定的范围之内的第二枝节;
所述功分网络布置于所述介质移相器所具有的金属腔体的固定面所限定的投影范围之内。
进一步的,两个导体枝节中,彼此的第一枝节共同围成的所述包围空间呈具有缺口的矩形状/椭圆状/圆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枝节自共点端依次分为第一分节、第二分节以及第三分节,第一分节与第三分节平行设置,第二分节分别与第一分节和第三分节相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46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