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口腔科用上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4034.2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9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俊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C19/06;A61B1/247;A61B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1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腔科 用上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口腔科用上药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体积质量较小、实现自动照明和实现对口腔进行自动上药的口腔科用上药装置。一种口腔科用上药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部设有支撑架,支撑架数量为六个;容器,六个支撑架之间连接有容器;药管,外壳上部设有导药管,导药管与容器连接;第一固定架,外壳内部上下两侧均设有第一固定架。本发明通过第一挡板转动脱离导药管后,从而打开导药管出口,当药液流入导药管后,药液通过导药管出口流入病人口腔部分,对病人口腔部分进行治疗,实现药液治疗病人口腔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口腔科用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续,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口腔的前壁为唇、侧壁为颊、顶为腭、口腔底为黏膜和肌等结构,当上、下颌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之间可借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临床上当病人牙关紧闭时,可借此通道置开口器或插管,注入药物或营养物质,同时防止舌的咬伤。
传统的口腔科用上药装置,通常是一手握持口腔支撑器,另一只手可能需要握持照明装置,腾不出手用于上药,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且传统的口腔科用上药装置体积与质量比较大,不便于携带。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体积质量较小、实现自动照明和实现对口腔进行自动上药的口腔科用上药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上药装置体积质量较大、无法实现自动照明和无法实现对口腔进行自动上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体积质量较小、实现自动照明和实现对口腔进行自动上药的口腔科用上药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口腔科用上药装置,包括:
外壳,外壳内部设有支撑架,支撑架数量为六个;
容器,六个支撑架之间连接有容器;
导药管,外壳上部设有导药管,导药管与容器连接;
第一固定架,外壳内部上下两侧均设有第一固定架;
第一电动推杆,两个第一固定架之间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杆与容器滑动式连接;
第一接触开关,容器内部上侧设有第一接触开关;
第二接触开关,容器内部下侧设有第二接触开关;
第三接触开关,外壳上部设有第三接触开关;
第四接触开关,外壳下部设有第四接触开关;
隔离机构,外壳与导药管之间设有隔离机构;
下料机构,外壳下部设有下料机构;
卡位机构,下料机构上设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隔离机构包括:
第一固定块,导药管上部两侧均设有第一固定块;
第一转轴,两个第一固定块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
扭力弹簧,第一转轴上绕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和导药管连接;
第一挡板,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挡板;
转动把手,第一转轴上设有转动把手;
导液管,导药管与外壳之间连接有导液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下料机构包括:
第二固定块,外壳上两侧均设有第二固定块;
滑杆,两个第二固定块上均滑动式设有滑杆;
第二挡板,两根滑杆之间连接有第二挡板;
拉板,第二挡板上设有拉板;
第一弹簧,两根滑杆上均绕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块和第二挡板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卡位机构包括:
伸缩杆,两个第二固定块下侧均设有伸缩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俊,未经杨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40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