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维度智能人工喉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3573.4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7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任天令;韦雨宏;杨其晟;李骁时;田禾;杨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20 | 分类号: | A61F2/20;A61B5/22;A61B5/369;A61B5/389;H04R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世虹 |
地址: | 10008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维 智能 人工 | ||
1.一种多维度智能人工喉,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维度信号采集模块,包括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和第二信号采集单元,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喉部运动时的力学信号、肌电信号和头部的脑电信号,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用于采集通过空气传输和骨传导的患者自身的声音信号;
云端信号处理模块,用于经无线通讯模块接收所述力学信号、肌电信号、脑电信号和声音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获取对应的电学信号;
发声模块,所述发声模块为复合膜结构,包括压电材料薄膜,所述压电材料薄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热声材料薄膜,所述发声模块用于经所述无线通讯模块接收所述电学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声音进行语音播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智能人工喉,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材料薄膜为具备逆压电效应的压电材料,所述压电材料为聚偏二氟乙烯、锆钛酸铅或压电陶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智能人工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声材料薄膜为具备热声效应的纳米材料,所述纳米材料为石墨烯、银纳米线或碳化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智能人工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单元包括复合传感器和脑电信号传感器,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单元包括麦克风和骨声纹识别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维度智能人工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穿戴件,所述多维度信号采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发声模块设置于所述柔性穿戴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维度智能人工喉,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穿戴件为柔性衬底结构,包括上层柔性衬底和下层柔性衬底,所述上层柔性衬底上设有所述多维度信号采集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发声模块,所述下层柔性衬底的上表面为导电层,所述下层柔性衬底的下表面为粘附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维度智能人工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柔性衬底由聚酰亚胺树脂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维度智能人工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柔性衬底由聚氨基甲酸酯薄膜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维度智能人工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由银或石墨烯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维度智能人工喉,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穿戴件为颈部柔性支架,包括主支架和耳挂,所述耳挂设置于所述主支架的两端,所述主支架上设有所述无线通讯模块,所述主支架的两端分别延伸出多个分支架,所述多维度信号采集模块和发声模块设置于所述分支架上,且所述复合传感器用于分别紧贴嘴角两侧区域和喉部区域,所述脑电信号传感器用于分别设置于太阳穴处和额头中部,所述麦克风用于分别设置于嘴角两侧区域和第一耳部下方区域,所述骨声纹识别传感器用于紧贴第二耳部下方的下颚骨,所述发声模块用于设置于喉部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357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结构施工的支撑装置
- 下一篇:脉冲钻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