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结构施工的支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3555.6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金国栋;陈新喜;段涛;李赟;杨尊林;张琨;孙杰;徐勇;张峰;刘得雄;余少乐;吴振东;孙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季辰玲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结构 施工 支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结构施工的支撑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门型支撑框,门型支撑框的两侧之间连接有连接柱,门型支撑框的顶部之间安装有挡板,至少两个门型支撑框的两外侧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地面的固定装置。每个门型支撑框由两根支撑柱和一根支撑梁构成;支撑梁的中段底面界定为一平面、顶面界定为向上拱起的一圆弧面;支撑梁的中段界定为空心结构且内部连接有多道竖向支撑板。本发明支撑装置通过连接柱的设置,起到了固定支撑柱的作用,防止了使用时结构不稳定发生位移,通过支撑梁的配合设置,圆弧的形状使得垂直向下的力向左右进行分解,从而提高了抗压能力,保证了施工环境的安全性,通过支撑梁内竖向支撑板的设置,提高了支撑梁的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结构施工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部分地下室工程的深基坑开挖和地下室结构施工需要进行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其中支护设置中通常会含有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梁,该支撑梁随着地下结构施工进行拆除。
目前工人在地下进行作业时,一般都使用模板进行拼接来防止顶部发生塌陷,这样不仅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事故,且不方便安装。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结构施工的支撑装置,结构稳固且安装方便,能够有效避免底部发生塌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下结构施工的支撑装置,其包括至少两个门型支撑框,至少两个所述门型支撑框的两侧之间连接有连接柱,至少两个所述门型支撑框的顶部之间安装有挡板,至少两个所述门型支撑框的两外侧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地面的固定装置。
所述支撑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每个所述门型支撑框由两根支撑柱和一根支撑梁构成,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所述支撑柱的顶端。
所述支撑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梁的中段底面界定为一平面、顶面界定为向上拱起的一圆弧面。
所述支撑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梁的中段界定为实心结构。
所述支撑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梁的中段界定为空心结构且内部连接有多道竖向支撑板。
所述支撑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柱的底端通过设置地脚板连接有扎地锥。
所述支撑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轴铰和第二轴铰,所述第一轴铰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伸缩主杆,所述伸缩主杆的内部插接有伸缩副杆,所述伸缩副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轴铰,所述伸缩主杆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伸缩副杆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紧固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
所述支撑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轴铰固定于所述支撑柱的下部外侧面上,所述第二轴铰的底部设有防滑花纹。
所述支撑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梁的一侧通过设置凹槽来插接所述挡板。
所述支撑装置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套接有保护套。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该地下结构施工的支撑装置,使用时,通过连接柱的设置,起到了固定支撑柱的作用,防止了使用时结构不稳定发生位移,通过支撑梁的配合设置,圆弧的形状使得垂直向下的力向左右进行分解,从而提高了抗压能力,保证了施工环境的安全性,通过支撑梁内竖向支撑板的设置,提高了支撑梁的结构强度,通过固定装置的设置,使用时调整伸缩主杆的角度后,将伸缩副杆拉伸到合适的位置,转动紧固螺栓,使得伸缩副杆的位置固定,转动第二轴铰,使得第二轴铰与地面齐平,从而起到了加固支撑柱的作用,减少了支撑柱的承受力,提高了安全性,通过挡板的设置,防止了碎石掉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35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力机模型预测偏航控制参数调节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维度智能人工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