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3393.6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6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高福;戴连攀;宋健;胥森瑜;王奇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6/10 | 分类号: | C07K16/10;C12N15/13;G01N33/569;A61K39/42;A61P3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睿卓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6 | 代理人: | 程淼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道 病毒 单克隆抗体 及其 应用 | ||
本文提供了结合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的人源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本文还提供了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在预防或治疗RSV感染方面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结合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的人源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本文还涉及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在预防或治疗RSV感染方面的用途。
背景技术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会引起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全球儿童患病死亡的主要病原。RSV相关疾病的住院概率是流感或副流感病毒相关疾病的三倍,高住院率在5 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常见,3岁婴幼儿患病率最高,全球1月龄到1岁死亡的婴幼儿中,由RSV导致的占6.7%,是学龄前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最为主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和老年人也易感。尽管RSV严重威胁着全球人的健康,但却很少有预防和治疗RSV感染的措施,疫苗的研发也因福尔马林灭活的疫苗引起病情恶化而被阻碍。母体内的抗体在妊娠期最后几周会通过胎盘传给婴儿,可以提供保护性免疫,但这种保护每个月大约会衰退两倍,持久性差。目前没有疫苗和特效的治疗手段,唯一的预防措施是1998年获批的帕利珠单抗(Palivizumab),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婴幼儿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但它免疫活性差,使用频率高,整个流行季节需要给先天性呼吸道循环系统障碍的早产儿免疫五次,这样的高成本和不便利使其不适用于所有的婴儿,也限制了对高风险婴儿的预防。此外,阿斯利康生产的对单克隆抗体D25进行了改进的一版单抗MEDI8897中和活性较强,只需要免疫1-2次即可,现在已进入三期临床。因此,亟需高效的新一代单克隆抗体药物用于预防/治疗RSV感染。
迄今为止,中和抗体已被证明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已经上市的治疗和预防病毒感染的药物有预防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palivizumab(Synagis),治疗HIV感染的艾巴利珠单抗(Trogarzo),以及用于狂犬病毒暴露后预防的Rabishield。此外,还有多种针对不同病毒的单抗处于临床研究的不同阶段 (https://clinicaltrials.gov/)。抗体主要通过两方面起作用。一方面,具有中和活性的抗体可通过结合病毒囊膜蛋白,阻断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病毒感染。另一方面,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CDC)可募集巨噬细胞或是补体等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从而清除游离的病毒以及被感染的细胞。
呼吸道合胞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有A、B两种抗原型,这两种抗原型都有流行。RSV表面的吸附蛋白(G)和融合蛋白(F)是能够诱导中和抗体应答的主要抗原。G蛋白是负责病毒粘附到细胞膜表面的蛋白,但它具有抗原多变性,很难产生一种广谱的保护性药物。F蛋白是负责病毒与细胞融合的蛋白,呈现出更多的中和抗体靶向表位,是现在研发中大多数疫苗和免疫治疗药物的主要靶点,也是目前临床上通过palivizumab预防RSV疾病的靶点。F蛋白具有融合前(pre-fusion)和融合后(post-fusion)两种构象。融合前F蛋白不稳定,会发生构象翻转,变成融合后F 蛋白。目前已发现大多数强中和表位都集中在融合前构象的F蛋白,比如单抗D25以及其改进版单抗MEDI8897都结合在融合前F的表位。2013年,Peter Kwong团队通过引入一组突变(S190F,V207,S155C和S290C)获得了一种稳定融合前的RSV F蛋白 DS-Cav1。DS-Cav1免疫小鼠后能激活更高的中和抗体产生。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文提供了结合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括重链可变区,所述重链可变区的HCDR1、HCDR2和HCDR3选自如下组合之一:
(1)HCDR1的氨基酸序列为:GFTFSSYA(SEQ ID NO:18);
HCDR2的氨基酸序列为:ISYDGSNT(SEQ ID NO:19);
HCDR3的氨基酸序列为:ARDYCSRGTCYHDY(SEQ ID NO: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33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预览功能的灯光控制装置
- 下一篇: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