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洋温跃层模拟试验装置及仔鱼模拟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3153.6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0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哲;周珊珊;张洪亮;李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A01K6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陈勇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 温跃层 模拟 试验装置 仔鱼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温跃层模拟试验装置及仔鱼模拟试验方法,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模拟构建海水温跃层,以探究温跃层变化对仔鱼的竖直分布模式的影响的海洋温跃层模拟试验装置及仔鱼模拟试验方法。海洋温跃层模拟试验装置包括主水槽,主水槽的中部设有分隔层,分隔层将主水槽的内腔分隔成上腔体与下腔体;中空管体,中空管体的穿过分隔层,中空管体的下部位于下腔体内,中空管体的上部位于上腔体内;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加热上腔体内的海水或下腔体内的海水;冷却装置,冷却装置用于冷却上腔体内的海水或下腔体内的海水;高盐度罐体;供水管,供水管的一端与高盐度罐体连通,供水管的另一端与中空管体的底部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试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海洋温跃层模拟试验装置及仔鱼模拟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海洋海水的温跃层变化,可能影响到仔鱼竖直分布,温跃层分为海水顺温跃层与海水逆温跃层,其中海水顺温跃层是指水温随深度减小,海水逆温跃层是指水温随深度增加。海水逆温跃层一般在沿岸海域形成,由于低温低盐的地表径流水冲击和高温高盐的暖流的下层楔入,在春、秋季会出现海水逆温跃层,即水温随深度增加。
沿岸海域存在多种海洋鱼类的产卵场和育幼场,如小黄鱼、银鲳、鳀等,它们能够根据自身偏好自主改变垂直栖息水层,不同竖直水层的水平流方向的差异影响到它们在水平方向上的扩散和输运,进而影响到它们与食物和敌害的相遇率等,从而影响了仔鱼的存活率。海洋温跃层变化可能影响到仔鱼竖直分布,而仔稚竖直分布情况,关系到仔鱼的存活率;因而探明海洋温跃层变化对仔鱼的竖直分布模式,对于更好地了解资源群体的补充过程以及鱼类种群的整体动态非常重要。
目前,探明海洋温跃层变化对仔鱼的竖直分布模式仍然存在困难。常规实施的水平浮游生物拖网采样仅能够收集到海水表面的仔鱼,垂直浮游生物拖网调查虽然可能收集到较深水层的仔鱼,却无法判断所处的具体水深、水温、盐度。常规的调查方法不适用于解析温跃层变化对仔鱼的竖直分布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海洋温跃层模拟试验装置及仔鱼模拟试验方法,其能够模拟构建海水温跃层,以探究温跃层变化对仔鱼的竖直分布模式的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海洋温跃层模拟试验装置,包括:
主水槽,主水槽的中部设有分隔层,分隔层将主水槽的内腔分隔成上腔体与下腔体;
中空管体,中空管体的下端封闭,中空管体的穿过分隔层,中空管体的下部位于下腔体内,中空管体的上部位于上腔体内;
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加热上腔体内的海水或下腔体内的海水;
冷却装置,冷却装置用于冷却上腔体内的海水或下腔体内的海水;
高盐度罐体;
供水管,供水管的一端与高盐度罐体连通,供水管的另一端与中空管体的底部连通,供水管上设有蠕动泵。本方案的海洋温跃层模拟试验装置可以通过加热装置或冷却装置来调节上腔体与下腔体内的海水温度,进而调节中空管体中的上部与下部内的海水的温度,来模拟海水顺温跃层与海水逆温跃层。
作为优选,上腔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上进口与第一上出口,下腔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下进口与第一下出口;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道、第一水槽及用于加热第一水槽内的海水的加热器,所述第一进水管道包括第一主进水管及两条与第一主进水管连通的第一支路进水管,第一主进水管上设有第一水泵,两条第一支路进水管上分别设有开关阀,其中一条第一支路进水管与第一上进口连接,另一条第一支路进水管与第一下进口连接,第一上出口与第一下出口分别通过第一出水管与第一水槽连通,各第一出水管上也都设有开关阀。
作为优选,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水温探头,第一水温探头用于探测第一水槽内的海水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31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