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3051.4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5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魏永超;邓春艳;敖良忠;张娅岚;李琪菡;李涛;邓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D47/08 | 分类号: | B64D47/08;B08B1/00;B64U20/87;B64C39/02;B64U10/14;B64F5/60;H04N23/51;B64U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林杨 |
地址: | 618307 四川省德阳市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 检测 机器人 | ||
1.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其结构包括螺旋桨(1)、机身(2)、检测机构(3)、支撑架(4)、着陆支架(5),所述螺旋桨(1)与支撑架(4)的上端靠外侧活动卡合,所述支撑架(4)的内侧与机身(2)的边侧相焊接,所述着陆支架(5)固定于支撑架(4)的底部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3)安装于机身(2)的底部位置;
所述检测机构(3)包括热红外摄像头(31)、固定块(32)、保护块(33),所述热红外摄像头(31)固定于固定块(32)的前端中部位置,所述保护块(33)与固定块(32)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热红外摄像头(31)包括镜片(a1)、外框(a2)、防尘机构(a3),所述镜片(a1)嵌入于外框(a2)的内壁位置,所述防尘机构(a3)与外框(a2)的内部活动卡合;
所述防尘机构(a3)包括密封块(a31)、板体(a32)、外摆块(a33)、受力杆(a34),所述密封块(a31)的底部与板体(a32)的顶部相贴合,所述外摆块(a33)与受力杆(a34)的底部铰链连接,所述受力杆(a34)的上端与板体(a32)的底部相贴合;
所述板体(a32)包括镂空腔(b1)、清除条(b2)、板块(b3),所述镂空腔(b1)与清除条(b2)的内部位置,所述清除条(b2)的左侧与板块(b3)的右侧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a2)包括活动板(c1)、擦除块(c2)、外框架(c3)、助推片(c4),所述活动板(c1)与外框架(c3)内壁左端活动卡合,所述擦除块(c2)与外框架(c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助推片(c4)安装于活动板(c1)的左侧与外框架(c3)的内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c1)包括接触块(c11)、振动块(c12)、结合板(c13),所述接触块(c11)嵌固于结合板(c13)的上端靠右端位置,所述振动块(c12)与结合板(c13)的内部活动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擦除块(c2)包括承接板(d1)、前推片(d2)、变形块(d3),所述变形块(d3)的右侧与承接板(d1)的左侧相贴合,所述前推片(d2)固定于承接板(d1)的左侧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航空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块(d3)包括撞击珠(d31)、内接架(d32)、外板块(d33),所述撞击珠(d31)安装于内接架(d32)的内部位置,所述内接架(d32)嵌入于外板块(d33)的内部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未经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305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