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吸铸熔炼炉的防堵塞侧向吸气铜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2844.4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8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茹敏;雷现奇;魏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7D3/15 | 分类号: | F27D3/15;B22D18/06;B22D1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熔炼炉 堵塞 侧向 吸气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吸铸设备技术领域,针对由于软管直连设计导致设备结构的局限性,容易直接堵塞吸铸气管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吸铸熔炼炉的防堵塞侧向吸气铜帽装置,包括连接端口、收集腔和抽气管道,所述收集腔的上端设置为连接端口,通过连接端口和熔炼炉连接;所述抽气管道设置在收集腔的一侧壁上,抽气管道的自由端部设置为抽气出口,抽气出口和抽气泵连接;抽气管道的基部设置为抽气入口,抽气管道通过抽气入口和收集腔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通过抽气泵控制抽气管道在吸铸过程中侧向吸气,进而控制下流至收集腔的气固混合物分离。可有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提高成功率,节约应用维护时间与资金,从而实现长期的可靠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吸铸熔炼炉的防堵塞侧向吸气铜帽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铸造是铸造行业中常采用的一种方式,真空铸造可以减少铸件内部的气孔,提高铸件的质量。真空吸铸装置适用于低压铸件的铸造和气孔数量少、致密性高、力学性能高的铸件的铸造,尤其适用于铸造型材薄、面积大、形状复杂的铸件,能减少铸件内的气孔数量。同时,在铸造过程中,金属在高温条件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导致金属被氧化。采用真空条件下铸造,避免了熔融金属可能会面临的氧化,保证了金属的纯度。
现有技术中,吸铸过程中,由于软管直连设计导致设备结构的局限性,容易直接堵塞吸铸气管的问题,实验的成功率较低,现场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设备进行维护,费时费力。
另外,由于现有设备结构及材质的局限性,吸铸过程中吸气下流的气固混合物难以分离,且不能及时散热而粘结在分流帽体中,从而影响设备长期的可靠使用。
因此,如何研发一种应用于吸铸熔炼炉的防堵塞侧向吸气铜帽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堵塞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吸铸熔炼炉的防堵塞侧向吸气铜帽装置。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应用于吸铸熔炼炉的防堵塞侧向吸气铜帽装置,包括连接端口、收集腔和抽气管道,
所述收集腔的上端设置为连接端口,通过连接端口和熔炼炉连接;所述抽气管道设置在收集腔的一侧壁上,抽气管道的自由端部设置为抽气出口,抽气出口和抽气泵连接;抽气管道的基部设置为抽气入口,抽气管道通过抽气入口和收集腔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通过抽气泵控制抽气管道在吸铸过程中侧向吸气,进而控制下流至收集腔的气固混合物分离。
进一步的,选择高导热系数铜材质制备而成,控制分流下的固体熔融物沿着收集腔着壁时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抽气管通的内部设置为管状结构,抽气管通过抽气出口和抽气管道插合,抽气出口的自由端部外侧壁设置为渐变式端口,渐变式端口自外向内设置为呈圆台状渐扩式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腔向接近抽气入口的端部延伸设置为第一弧形部,收集腔向远离抽气入口的端部延伸设置为第三弧形部,第一弧形部和第三弧形部的上端和抽气入口相互齐平,第一弧形部和第三弧形部的下端之间通过第二弧形部连接形成半球形空腔。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端口沿着收集腔的顶端向外呈环形延伸设置为外凸缘,所述第一弧形部向上延伸设置为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三弧形部向上延伸设置为第二竖直部,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的顶端和连接端口的外凸缘呈垂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抽气管道的抽气出口的高度位置≥抽气入口的高度位置≥收集腔的上端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吸铸过程中侧向吸气使得下流的气固混合物得以分离,从而不直接堵塞铸气管,可有效克服软管直连设计的应用堵塞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提高成功率,节约应用维护时间与资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28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