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极片及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2687.7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5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博;彭冲;韦世超;李俊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4/525;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51918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极 电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极片及电池,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正极片包括:集流体,集流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有活性材料层,活性材料层包括第一活性材料层和第二活性材料层;在正极片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10微米的情况下,第一活性材料层的钴酸锂颗粒的铝元素含量为5600至7200ppm,第二活性材料层的钴酸锂颗粒的铝元素含量为6000至8300ppm;在正极片的厚度大于110微米的情况下,第一活性材料层的钴酸锂颗粒的铝元素含量为4700至6300ppm,第二活性材料层的钴酸锂颗粒的铝元素含量为6000至7600ppm。可以解决现有的钴酸锂的结构稳定性降低,进而导致锂离子电池高温循环变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极片及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使得对锂离子电池本身的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提高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活性物质的克容量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但是,提高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活性物质的克容量,会使得正极片中的钴酸锂脱锂量的增加,导致钴酸锂的结构稳定性降低,进而导致锂离子电池高温循环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正极片及电池,以解决现有的钴酸锂的结构稳定性降低,进而导致锂离子电池高温循环变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极片,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有活性材料层,所述活性材料层包括第一活性材料层和第二活性材料层;
在正极片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10微米的情况下,第一活性材料层的钴酸锂颗粒的铝元素含量为5600至7200ppm,第二活性材料层的钴酸锂颗粒的铝元素含量为6000至8300ppm;
在正极片的厚度大于110微米的情况下,第一活性材料层的钴酸锂颗粒的铝元素含量为4700至6300ppm,第二活性材料层的钴酸锂颗粒的铝元素含量为6000至7600ppm;
循环300次后,底层活性材料层的钴酸锂颗粒的破碎个数为第一数量,顶层活性材料层的钴酸锂颗粒的破碎数量为第二数量,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数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的厚度占正极片的厚度的比例为5:95~95:5。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量与所述第二数量之比为80%-100%。
可选地,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的面密度为第一面密度,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的面密度为第二面密度,所述第一面密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面密度,或者,所述第一面密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面密度。
可选地,正极片的厚度为60至130μm。
可选地,所述活性材料层的振实密度为2.0g/cm3~3.5g/cm3。
可选地,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中钴酸锂颗粒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条件:
所述钴酸锂颗粒的D10为2μm至4μm;
所述钴酸锂颗粒的中位径D50为10μm至15μm;
所述钴酸锂颗粒的D90为20μm至35μm。
可选地,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中钴酸锂颗粒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条件:
所述钴酸锂颗粒的D10为3μm至5μm;
所述钴酸锂颗粒的中位径D50为15μm至30μm;
所述钴酸锂颗粒的D90为30μm至45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26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