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合金电弧增材保护装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2489.0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96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马东;张凯军;华心雨;黄伊杰;苏梦瑶;路遥涵;杨怡;王银玉;徐春杰;张忠明;武向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9/04 | 分类号: | B23K9/04;B23K9/16;B23K9/3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徐瑶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镁合金 电弧 保护装置 使用方法 | ||
1.一种镁合金电弧增材保护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一种镁合金电弧增材保护装置,所述镁合金电弧增材保护装置包括有依次连接的除尘净化装置(16)、成型室(4)、氩气供气装置(1)及监测反馈系统(2),所述成型室(4)内底板上设置有机器人(12)、分度盘(11)及进气口(8),分度盘(11)的顶部表面设置有镁合金基板(10),机器人(12)手臂末端设置有焊机(5),焊机(5)位于镁合金基板(10)正上方,氩气供气装置(1)通过进气管(17)与成型室(4)连接;成型室(4)侧壁设置有出气口(14)及内循环洗气装置(13),出气口(14)通过出气管道(15)与除尘净化装置(16)连接;成型室(4)内顶部的四个角处均设置有一个氧含量检测装置(3);还包括有除尘软管(7),成型室(4)顶壁设置有除尘口(6),除尘软管(7)的一端端部穿过除尘口(6)固定在焊机(5)枪头旁,除尘软管(7)的另一端端部与除尘净化装置(16)连接;除尘净化装置(16)、内循环洗气装置(13)及四个氧含量检测装置(3)均与监测反馈系统(2)连接;所述氩气供气装置(1)包括有通过进气管(17)与进气口(8)连接的氩气瓶(1-1)及设置在进气管(17)上的减压阀(1-2);
所述镁合金电弧增材保护装置使用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S1:进行镁合金增材制造工艺前,放入镁合金基板(10);将镁合金基板(10)置于分度盘(11)中央;并密闭成型室(4)的舱门;之后打开气体监测反馈系统(2),通过氧含量检测装置(3)获取成型室(4)内实时氧气浓度含量;
步骤S2:开启氩气供气装置(1),通过进气管(17)向成型室(4)的进气口(8)充入氩气,同时开启除尘净化装置(16)排气模式,利用氧气与氩气密度相差较大的原理,将氧气通过除尘净化装置的出气管道(15)由成型室(4)侧壁顶部出气口(14)抽出;
步骤S3:待氧含量降至100 ppm,保持氩气供气装置(1)以及除尘净化装置(16)的开启状态,同时启动内循环洗气装置(13),继续降低成型室(4)内部氧气浓度;
步骤S4:待氧含量降至20 ppm以下时,已符合镁合金增材制造条件;关闭内循环洗气装置(13),继续保持氩气供气装置(1)、除尘净化装置(16)与监测反馈系统(2)的开启,开始进行增材制造;
步骤S5:利用BP立体成形软件直接读取UG或SOLIDWORKS软件绘制而成的STL文件,并对STL模型进行剖分、切片以及路径规划,生成可被机器人(12)直接读取的运动控制代码;之后确定每一层的焊接电流的数值、送丝路径以及送丝速度相关参数后,开启除尘净化装置(16)的除尘净化模式,之后开启焊机(5);开启焊机(5)待焊弧稳定后,开始进行增材制造;
步骤S6:增材制造过程结束后,得到镁合金工件(9);依次关闭焊机(5),除尘净化装置(16)、氩气供气装置(1)以及监测反馈系统(2),将机器人(12)还原到初始位置,开启成型室(4)的舱门完成生产工艺;
步骤S2中,氩气流速控制在10 ~ 15 L/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镁合金电弧增材保护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增材制造过程中通过监测反馈系统(2)实时监测氧含量变化;通过除尘口(6)将成型室(4)内部产生的烟尘、氧化物夹渣排出;增材制造过程中若氧含量大于50 ppm,加大氩气供气量至18L/min;若氧含量大于80 ppm,暂停增材制造过程并开启内循环洗气装置(13),待氧含量降至20ppm,关闭内循环洗气装置(13),重新开始进行增材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248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