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固定检测飞机舵面间隙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2010.3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3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庆;黄捷;万启星;李莉;冯磊;刘艳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G01B11/14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王燕 |
地址: | 330095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固定 检测 飞机 间隙 装置 | ||
一种用于固定检测飞机舵面间隙的装置,包括压力加载机构与装载有测试程序的自动测试系统,其中,压力加载机构中舵面夹具为U型结构,并在U型结构内侧表面设置有夹紧圆盘,所述舵面夹具上设置有旋柄;所述舵面夹具固定在高度调节杆顶部,所述高度调节杆底部安装在支撑体上,所述高度调节杆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力传感器的力传感器固定夹、用于安装伺服电机的电机固定夹、用于安装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激光测距传感器安装支架及用于控制高度调节杆上下位移的调整盘,且所述力传感器、伺服电机及激光测距传感器分别与自动测试系统连接;测量操作简便,且能自由控制所施加的力,具备持续性变化,能够满足灵活性测试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舵面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定检测飞机舵面间隙的装置。
背景技术
舵面是飞机的操纵面,负责控制飞机的飞行方向,由于飞机舵面的部件在加工过程、人工装配和固定过程等易产生误差,因此导致机上舵面产生不同程度的间隙。舵面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飞机的飞行性能;若飞机舵面间隙超差,将会严重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
目前,飞机舵面部装和总装阶段完成机上装配后,主要是通过老式添加砝码的方式以实现不同力作用在舵面上,且只能根据砝码固定的重量完成相对应的几个特定作用力施加在舵面,这种检测方式,不仅测量过程繁琐、操作不便,且不能自由控制所施加的力具备持续性变化,对于现今各类飞机舵面间隙要求不同施加力的大小,尚不能完全满足灵活性测试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定检测飞机舵面间隙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固定检测飞机舵面间隙的装置,包括压力加载机构与装载有测试程序的自动测试系统,所述压力加载机构包括舵面夹具、力传感器固定夹、电机固定夹、激光测距传感器安装支架、高度调节杆及支撑体,其中,所述舵面夹具为U型结构,并在U型结构内侧表面设置有用于保护舵面避免受到伤害的夹紧圆盘,所述舵面夹具上设置有用于调节舵面与夹紧圆盘夹紧状态的旋柄;所述舵面夹具固定在高度调节杆顶部,所述高度调节杆底部安装在支撑体上,所述高度调节杆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力传感器的力传感器固定夹、用于安装伺服电机的电机固定夹、用于安装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激光测距传感器安装支架及用于控制高度调节杆上下位移的调整盘,且所述力传感器、伺服电机及激光测距传感器分别与自动测试系统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夹紧圆盘包括上夹紧圆盘与下夹紧圆盘,且上夹紧圆盘安装在舵面夹具内侧上表面,下夹紧圆盘安装在舵面夹具内侧下表面,所述上夹紧圆盘与下夹紧圆盘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中,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安装支架通过测距调节杆安装在高度调节杆上,且激光测距传感器安装支架安装在测距调节杆顶部,测距调节杆底部安装有调节手柄,激光测距传感器实时采集舵面的位置信息,通过激光测距的方式获取被测舵面目标点位置,当舵面发生偏转后,目标点在空间的位置发生变化,激光测距传感器将舵面位置变化信息传送至自动测试系统进行相应处理后得到行程结果。
在本发明中,所述支撑体包括上支撑板、支撑杆、下支撑板、万向轮及可调支架,所述高度调节杆安装在上支撑板中间,通过调整盘实现高度调节杆的上下伸缩调节,以实现舵面夹具和被测舵面整体位置的调整和固定,所述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通过支撑杆固定,以承受整套压力加载机构的重量,稳定性好,下支撑板底部设置有三个万向轮,便于本检测装置现场移动,并在下支撑板底部还设置有可调支架,万向轮上安装有固定卡片,通过调整可调支架与固定卡片,使得本检测装置在使用时固定在一个水平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洪都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洪都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20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