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道自适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2000.X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1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袁庆庆;吕炳赟;崔根强;黄海;方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芯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309 | 分类号: | H04B17/309;H04B17/336;H04B17/382 |
代理公司: | 南京华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13 | 代理人: | 刘小吉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道 自适应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道自适应方法,用于无线滑环系统,所述信道自适应方法包含:第一端口向第二端口发送具有带宽的测试信号;所述第二端口接收所述测试信号并进行信道质量评估;所述第二端口将评估后的最佳频带或最佳频点的信息反馈给所述第一端口;若所述第一端口收到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反馈信息,所述第一端口根据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反馈信息,将有效信号的频带进行调整,发送有效信号进行通信。通过所述信道自适应方法,所述无线滑环系统可以选择最佳频带或最佳频点来进行信号传输,借此优化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和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环道滑环应用环境下的信道自适应方法。
背景技术
旋转连通是一种在两个进行相对旋转的结构之间进行信号传输的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现代军工、电子、航空、电力、冶金、石油化工、通信、网络监控和智能制造等关键设备中,需要大量使用多种旋转结构,在这些旋转结构中进行信号和能量的传输一直是业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在目前的应用中,主要采用导电滑环来实现在两个相对旋转的结构间的信号传输。传统的接触式导电滑环,定子和转子分别通过电刷和电环连接,并随转子的旋转而传输能量和信号。但是这种接触式导电滑环存在以下缺陷:因为电刷和电环在两个旋转机构中相对旋转时,始终处于摩擦状态,电刷和电环通过物理接触的方式进行通信。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由于电刷和电环的不断摩擦而出现了磨损,会导致物理变形,导致电刷和电环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电刷和电环时而接触时而不接触,形成非常不稳定的传输通道,可靠性和稳定性都会降低很多,甚至完全失效。而电刷和电环的寿命减短也会影响了整体产品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整体产品的成本。
为了更好地解决传统的接触式导电滑环存在的寿命较短的问题,有一些解决方案中提出采用无线滑环技术实现传输连接。在采用无线滑环进行传输连接时,受限于装置成本或者硬件性能,系统最高工作频率是有限制的,其传输带宽也是有限制的,在一些应用中,单环道无法承载需求的传输速率,此时便需要多环道组合进行传输。但是多环道无线滑环在进行传输时,存在传输可靠性低的问题,引起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关于环境干扰,任何信号传输都存在空间辐射,都可以称作“干扰信号”,其影响了无线滑环系统本身信号的传输可靠性;(2)关于传输信号干扰,当多环道同时进行信号传输时,就可能导致其中一些环道信号受到干扰,例如近场辐射干扰或者同频干扰,如此影响了环道内信号的传输可靠性。
因此,亟需要一种信道自适应方法,其能实现对信道环境进行筛选和优化,解决信号传输过程中可靠性较低的问题,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信道自适应方法,该方法通过发送信道测试信号,得到适用于该信道的最佳发送频点或者最佳发送频段,实现信道传输频率的自适应。通过本发明中提供的信道自适应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中提供一种信道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01,检查装置、系统连接、供电是否就绪;步骤102,第一端口向第二端口发送通信请求指令;步骤103,第一端口判断是否收到第二端口的回复;若第一端口未收到第二端口的回复,则返回步骤101;步骤104,若第一端口收到第二端口的回复,第一端口向第二端口发送具有带宽的测试信号;步骤105,第二端口接收测试信号并进行信道质量评估;步骤106,第二端口将评估后的最佳频带或最佳频点的信息反馈给第一端口;步骤107,判断第一端口是否收到第二端口的反馈信息;若第一端口未收到第二端口的反馈信息,则返回步骤101;步骤108,若第一端口收到第二端口的反馈信息,第一端口根据第二端口的反馈信息,将有效信号的频带进行调整,发送有效信号进行通信;步骤109,第二端口接收第一端口中的有效信号,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芯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芯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20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