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畜禽粪污藻酸盐有机肥及其制备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0150.7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7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杨茂生;唐远江;杨莉;杜春林;蒲玲;张涛;张杨子;田宇杰;梁应林;杨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40 | 分类号: | C05G3/40;C05G3/80;C05F17/20;C05F17/8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宋妍丽 |
地址: | 550005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畜禽 粪污藻酸盐 有机肥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促进作物生长有机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畜禽粪污藻酸盐有机肥及其制备和应用。本发明采用培养基培养棕色固氮菌株和圆褐固氮菌菌株,用发酵法制得畜禽粪污发酵腐熟料,将畜禽粪污腐熟料、辅料、藻酸盐混匀干燥后即得。该有机肥不仅为中药材、牧草和果蔬等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因子,还对有机肥营养成分具备粘附和缓释作用;同时改善作物根际微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壤肥力,并且本发明对细菌培养基进行改进,使得棕色固氮菌和圆褐固氮菌繁殖力提高,菌数增加,藻酸盐产量得到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作物生长有机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促进作物生长的棕色固氮菌和圆褐固氮菌藻酸盐有机肥的制备与应用。
背景技术
棕色固氮菌和圆褐固氮菌属于自生固氮菌属,为有益微生物,能合成生物固氮酶和固定空气中游离氮,能提高土壤肥力,保持作物根系微生物生态、促进非豆科植物生长,但固氮菌使用时受到菌种保存、运输、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和限制;藻聚糖属功能性低聚糖,通常从天然海洋褐藻中提炼获得,也可从棕色固氮菌和圆褐固氮菌等细菌中提取,由细菌产生的藻聚糖(又称藻酸盐)与从天然海洋褐藻中提取的藻聚糖具有相似的功能和作用。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迅速发展,畜禽排泄物和生活废弃物数量逐年上升,给环境和人畜健康造成很大压力;另一方面种植业和畜禽饲料原料种植所需的肥料用量呈迅速增长趋势,而且化肥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及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施用微生物肥料及其代谢产物有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刺激作物生长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常规市售有机肥主要加入改性缓释剂成为高缓释有机肥,有机肥组分达20种以上、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及机理难以确定,而且改性抗菌防腐剂可能对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有抑制作用,而且有些甚至限定只在榆钱上使用,使用范围有限,棕色固氮菌和圆褐固氮菌藻酸盐有机肥作为一种作物生长促进因子,还未见在钩藤、白及、金荞麦、大蒜和一年生黑麦草等作物种植中应用。
公开号为CN10215338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棕色固氮菌微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首先将棕色固氮菌配制成菌悬液;然后将固体农家肥、秸秆粉、吸附剂、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混合,加水发酵得腐熟料;最后将腐熟料、糖、灭菌水和菌悬液混匀,发酵,干燥,即得,菌肥肥效高,能有效增产农作物,并且方便施用,但是细菌培养时间长,一般为2~3天,细菌藻酸盐提取和微生物有机肥制备时间也较长,工艺耗材较多,在作物中使用范围有限,肥效和增产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畜禽粪污藻酸盐有机肥。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畜禽粪污藻酸盐有机肥,按照重量份数计算,由畜禽粪污腐熟料77-83份、辅料15-22份、藻酸盐0.3-1份混合而成。
进一步地,如前所述的畜禽粪污藻酸盐有机肥,按照重量份数计算,由畜禽粪污腐熟料79.55份、辅料20份、藻酸盐0.45份混合而成。
所述藻酸盐为棕色固氮菌藻酸盐、圆褐固氮菌藻酸盐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前述畜禽粪污藻酸盐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藻酸盐的制备:采用如下两种方式之一制成:①将菌种置于无氮液体培养基中于26-30℃摇床培养30-48小时,离心,浓缩上清液,浓缩液中加95%乙醇溶液进行抽提后离心,所得沉淀进行干燥;②将菌种置于无氮液体培养基中于26-30℃摇床培养30-48小时后,将培养物置于平板培养基中培养36-48小时,离心,浓缩上清液,浓缩液中加入95%乙醇溶液进行抽提后用生理盐水洗涤,离心,所得沉淀进行干燥;
(2)畜禽粪污腐熟料的制备:取畜禽固体粪污和植物纤维材料A 拌匀,先在15~45℃堆肥发酵1-2天,然后添加含德氏乳酸杆菌的菌株培养液在45~50℃发酵1天,再添加含嗜热糖化芽孢杆菌的菌株培养液45-65℃发酵1天,最后在15~45℃堆肥腐熟发酵1-2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01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