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境工况消声室用子母吸隔声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8877.1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9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曹伟;肖向前;刘志恒;黄曦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20 | 分类号: | E06B5/20;E06B3/36;E06B3/70;E06B7/23;E06B7/24;E06B1/52;E06B1/60;E06B7/28;H05B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尤健雄 |
地址: | 51030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 工况 消声室 子母 声门 结构 | ||
1.一种环境工况消声室用子母吸隔声门结构,包括尖劈墙和尖劈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劈门包括门框(1)、常开门扇(2)和常闭门扇(3),所述门框(1)固定在所述尖劈墙的门洞(9a)中,所述常开门扇(2)的内侧面安装有常开门扇尖劈(4),所述常闭门扇(3)的内侧面安装有常闭门扇尖劈(5);
所述常开门扇(2)的近轴边通过第一铰链机构(6)连接所述门框(1)的第一框边,所述常闭门扇(3)的近轴边通过第二铰链机构(7)连接所述门框(1)的第二框边;
并且,所述常开门扇尖劈(4)和与其相邻的常开门旁侧墙面尖劈(8-1)在高度方向上相互错开,使得在所述常开门扇(2)打开时,所述常开门扇尖劈(4)与常开门旁侧墙面尖劈(8-1)的凸部和凹部相互对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环境工况消声室用子母吸隔声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洞(9a)位于消声室的角落位置,即:所述常开门旁侧墙面尖劈(8-1)所在的墙面(9-2)不平行于所述门洞(9a)所在的门洞墙面(9-1);
所述第一铰链机构(6)为直接安装在所述门框(1)内侧的铰链,所述第二铰链机构(7)为框架铰链机构,该框架铰链机构包括一端垂直固定在所述门框(1)内侧面上的门框框架(7-1)和一端垂直固定在常闭门扇(3)内侧面上的门扇框架(7-2),且所述门框框架(7-1)和门扇框架(7-2)的另一端通过铰链(7-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环境工况消声室用子母吸隔声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劈门为常开门扇(2)较宽、常闭门扇(3)较窄的子母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环境工况消声室用子母吸隔声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开门扇(2)和常闭门扇(3)的中空内腔均通过两块隔声钢板由内至外的依次分隔为保温密封腔(a)、空气层(b)和吸声密封腔(c),所述门框(1)的中空内腔和保温密封腔(a)中均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吸声密封腔(c)中填充有吸声材料;
所述门框(1)的第一框边和第二框边均固定有三阶台阶件(10),所述常开门扇(2)的近轴边和常闭门扇(3)的近轴边分别对应该两个三阶台阶件(10)设有三阶台阶结构(d),所述常开门扇(2)的远轴边和常闭门扇(3)的远轴边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三阶台阶件(10)和三阶台阶结构(d);并且,所述三阶台阶结构(d)的第一级台阶(d1)和第二级台阶(d2)对应于所述保温密封腔(a),所述三阶台阶结构(d)的第三级台阶(d3)对应于所述空气层(b)和吸声密封腔(c);所述三阶台阶件(10)的中空内腔中填充有吸声材料;
每一个所述三阶台阶件(10)与对应的三阶台阶结构(d)之间均形成三阶梯密封结构,即:所述三阶台阶件(10)的每一级台阶上均固定有密封件(11),在所述常开门扇(2)和常闭门扇(3)关闭时,所述三阶台阶件(10)的每一级台阶均将其上的密封件(11)压紧到相应三阶台阶结构(d)的同级台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环境工况消声室用子母吸隔声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11)包括在所述三阶台阶件(10)的台阶上依次层叠粘贴的底胶(11-1)、柔性三元乙丙橡胶条(11-2)和磁吸条(11-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环境工况消声室用子母吸隔声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阶台阶件(10)内固定有铝制传热件(10-1),该铝制传热件(10-1)的传热槽(10-1a)在所述三阶台阶件(10)的第一级台阶表面或第二级台阶表面露出,所述传热槽(10-1a)内安装有电伴热带(10-2),所述传热槽(10-1a)活动盖合有铝制传热盖(10-3);并且,所述电伴热带(10-2)能够在所述消声室室内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通电,所述电伴热带(10-2)能够在所述消声室室内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断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88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急供氧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