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O2 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45771.6 | 申请日: | 2021-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6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奇伟;陈国平;张凤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54 | 分类号: | F24F11/54;F24F11/64;F24F11/52;F24F11/70;F24F110/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张强 |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co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2收集装置、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装置包括:CO2收集模块;驱动模块;控制模块,当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驱动模块驱动CO2收集模块由预设的初始位置移动至进风口,以对室内的CO2进行收集,以降低CO2浓度,直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驱动模块驱动CO2收集模块离开进风口并返回至初始位置,以停止收集室内的CO2。本发明能够使空调器在一定条件下自动收集室内的CO2,从而降低室内的CO2浓度,使室内的CO2浓度始终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及舒适度,从而为用户带来良好的舒适性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CO2收集装置、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器的功能需求已不单单局限于温度调节的基本功能,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目前,在使用空调器时,为了保证其制冷、制热效果,室内往往是封闭的,而随着人们的呼吸作用,室内的CO2浓度会越来越高。调查研究发现,人类感觉舒适的CO2浓度范围在400PPM-600PPM之间,一旦CO2浓度超出这一范围,人们会感觉不舒服,例如,当CO2浓度在1000PPM-2000PPM之间时,人们会感觉空气浑浊,呼吸不畅,舒适性体验较差;当CO2浓度高达2000PPM-5000ppm时,人们甚至会感觉头痛、嗜睡、呆滞、注意力无法集中、心跳加速、轻度恶心等,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需要一种可应用于空调器且能够降低室内CO2浓度的技术,从而在使用空调器进行制冷制热的同时,对室内的CO2浓度进行调节,以保障室内空气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CO2收集装置,该装置能够使空调器在一定条件下自动收集室内的CO2,从而降低室内的CO2浓度,使室内的CO2浓度始终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及舒适度,从而为用户带来良好的舒适性体验。
为此,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CO2收集方法。
为此,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
为此,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CO2收集装置,用于空调器,所述装置包括:CO2收集模块,用于在移动至所述空调器的进风口时,对室内的CO2进行收集;驱动模块,用于驱动CO2收集模块移动;控制模块,当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CO2收集模块由预设的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进风口,以对所述室内的CO2进行收集,以降低所述CO2浓度,直至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CO2收集模块离开所述进风口并返回至所述初始位置,以停止收集室内的C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57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